作文,神一样的存在,让多少老师和学生望而生畏。作文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犹如一座高山的顶峰,虽然大家都知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要拿下作文这座顶峰,驾驭作文,便已拿下语文的半壁江山。
可现实是,作文难,如山虎,提作文色变者大有人在——老师怕教作文、更怕改作文,学生怕提作文、更怕写作文。
以我为例,以前上作文课,总是想着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小脑袋闪现写作的火花。我把生动有趣的例子、素材引进课堂,把一节作文课上得有声有色,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待收齐学生的作文一看,便知道课堂归课堂,实践归实践,学生上交的作品证明那一节作文课并不怎么成功。
学生写不好作文,自然有客观原因——阅读量低、知识储备少、视野狭隘、对作文没有兴趣,没有掌握写作方法等等。但这些客观原因是当前无法规避的,学生的现状就是如此,老师必须找出应对的方法,在逐渐改善客观原因的同时,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写好作文。
在我没有找到科学方法之前,便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每次精心准备的作文课并不奏效,真的怕教作文。
怕改作文,一是因为改作文工作量大,照着纠正错别字、修改语病、横批、眉批、教师评语等几道工序下来,批改一篇作文的时间大概是8—10分钟。改一个小时损伤多少脑细胞不说,因为保持一个专注的姿势,一个小时下来脖子僵硬、手腕酸痛不在话下。而一个老师要批改的作文量往往在36本左右,带双班的老师更达到72本左右(以我校班级人数为参考)。
而且一个老师很难拿出整块整块的时间来批改作文,大小事务、其他作业都需要时间,所以老师们往往是见缝插针地改作文。一块难啃的骨头,却像个香饽饽一样,要时时惦记着、时时改上几本。
每每改作文,便有语文老师调侃自己大学选错专业,真是“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天天改作文”。
我也是其中一员,每每改作文简直苦不堪言,“心如刀绞”,不知何时是尽头。
学生怕提作文,只要老师布置的作业里有作文便全班如山倒,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瘫坐在位子上。苦大仇深的样子像是旧社会贫下中农被地主老财吸尽了血汗一般,其形容枯槁、其怨恨冲天。
哎,孩子们,你们写一篇作文,老师得改多少作文,老师心里的苦不比你们少!
学生怕写作文,胜过怕其他一切作业。写不出来,不会写,要求的字数永远像马拉松的重点,遥不可及。一边写,一边数格子,怎么数都还剩几行才到那个标着“400”的格子上。
脑袋已经挖空了,就像米袋已经没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米怎么做饭,没料怎么写作文。那剩下的空白的作文格子,就像不可跨越的鸿沟,这条鸿沟折磨着学生的身心。咬笔头、像挤一支干瘪的牙膏一样冥思苦想,可是牙膏盒子已经扁得像一张长方形硬纸条,使劲挤都见不着牙膏的影子,打破脑袋想都看不见作文内容的影子。
好不容易东拉西扯凑足了字数,赶紧合上作文,不管写得好不好,能交差便万岁,可是再不会去碰这让人费尽心肠的本子了。
我想,这是大多数学生写作文的窘态。
自然也有视作文为易事的孩子,提起写作如家常便饭,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文采斐然,颇得师长赞许。这样的孩子可以来很多打,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可是,写作是一件幸事。我曾发自肺腑地感叹:有了手上的这支笔,就可以把时间能够带走的一切都挽留下来。我们可以用笔记录时间的脚步、用笔书写生活的故事、用笔镌刻生命的火花、用笔写下喜怒哀乐。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和写作爱好者,我深知写作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亲身体会了写作带来的成就感、充实感、幸福感。
在我困惑于写作教学难的日子里,我也一直在寻求写作的秘方;在我困顿于学生对写作提不起兴趣的日子里,我也一直在挖掘写作的乐趣;在我困囧于自己会写难教的日子里,我也一直在摸着石子过河。
慢慢地,终于摸出了一些门道,认识了在写作方面颇有造诣的老师们。
PS:今天月考,孩子们用我介绍的写作神器轻松地拿下了作文,监考+上课+批阅+更文=劳动17个小时。写作神器,明天揭晓!
晚安,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