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饭回到公司,正准备眯几分钟。
一条消息跳出来,“杭州男子把女同学从19楼扔下,今天一审被判处死刑”。一桩命案总算了解。
关于这件事,相信大家前些时候也都看了新闻。有人说,男的行为太过激,也有人说,是女生自己拎不清,不喜欢人家就不应该接受对方的礼物。
更有受害人表哥跳出来澄清,她其实根本没有收对方礼物。
总之,网上说法颇多,作为看客,也难辨谁真谁假。
很多人也在猜此事最后会怎么了结。
面对这种结果,我想问问,大众怎么看。
受害人父母怎么理解。
当事人,以及他的父母又有什么想说的吗?
孩子犯错,多半都是父母的责任。
肯定会有很多人说,就应该这么判,纯粹是他活该,坏人就应该要接受惩罚等等。
那么,有没有人觉得这样的判决太轻了。
一条年轻的生命,说没就没了。
换来以命抵命就两不相欠了?
中国人很喜欢用偿还来解决问题。
在古代,对方害了你,你找他报仇,杀他全家以解恨。
可是等杀完坏人的家人,报了仇之后呢,就真的快乐了吗,也不见得。
看着无辜的生命惨死在自己刀下,此刻的你跟当时害你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活在过去的悲痛中,即便阳光灿烂,也仿佛体会不到。
这就等于把别人的痛苦附加在了自己身上,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最后还是因为等到释怀,这件事才算真正过去。
欠了别人钱没能力还,抵押房子作为赔偿,甚至还有卖儿卖女用来抵债。
后来,到了新时代,有了法律,体系上也更正规,法律在社会上开始普及。
就连社区打扫卫生的阿姨也懂法,更别提有教育背景的知识分子了。
然而现观当下,犯罪的却是那些懂法的人,知法懂法,犯罪起来才有刺激。
法律本身存在的漏洞,让很多人心存侥幸。
知识加身,不再是为了去体现个人价值,为祖国为社会贡献力量。
反而想着法的表现自己。
很多人以身试法,就是为了彰显自己有多能耐啊。
心理不健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确实太多了。
很多人抱怨说,现在的小孩子太有能耐了,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管。
捣乱,惹祸,殴打同学,作为家长三天两头被学校叫去挨批。
孩子不争气,作为父母真是丢尽了脸。
让我惶恐的是这些父母的意识,还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生活压力大,父母都忙着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精力都在工作上,缺少了对孩子的教育跟陪伴。
认为,只有好的物质条件才是给他最好的未来,殊不知,陪伴和爱才是最好的教育。
所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
还有就是父母之间感情不和,动不动争吵,甚至离婚。
也给孩子的精神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学校里高额的作业,休息日没玩没玩的培训班,并无法形成孩子正确的学习观,也无法让他健康的成长。
我得不到的,就要毁掉
回到本文开头的故事,男同学怕女同学跟别人结婚,才匆匆从美国回到国外。
从情感上来说,他害怕失去她,所以才回来找她。
但最后,他却因为得不到她,而选择了毁掉她。
这就好比,小时候,邻居家的小妹妹来家里玩,看中了你手上的玩具,想要你给她玩一会,你不肯,说那是你的。
她趁你不注意,悄悄拿了剪刀把娃娃剪的支离破碎。
两个人谈恋爱,有了第三者插足,被背叛的一方不甘心,并绞尽脑汁想要搅乱这段关系。
怎么办呢,只有搞臭对方的名声。
说对方滥交,去网上公布了对方的裸照,甚至还在电线杆上贴出了对方的手机号码。
结果,可想而知。
我不知道这种人是什么心理。
但能肯定,在他们的一生中,对于教育对于爱的缺失,是很明显的。
一个在爱里长大的孩子,本身很温暖,也更懂的包容跟理解。
反而是被过度宠溺长大的孩子,更理直气壮的享有一切,对于别人的高傲与不屑往往心里会很不爽。
从而开始打击报复。
然后并有了惯性。
以此来获得别人的关注与认同。
甚至自己心里的满足感。
《天才枪手》是留给大人的反思
对于这部剧,我是冲着泰国制造几个字去的。
却没想到看的意犹未尽。
整部片子可以说用节奏感很强,作弊手法很高明,看的很过瘾很刺激来形容,堪比赛车类的效果。
我佩服几个孩子高超的智商,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有种望尘莫及的遗憾。
也佩服几个学渣的高情商,利用天才的智商,帮自己完成目标,接近理想。
嫉妒富二代源源不断的财富。
更佩服导演深邃的洞悉力。
从天才生的优势,到因为社会的不公平对待,而形成的人生观的扭曲,到后来犯错顺利过关,再到最后被抓包。
影片是以女主苏醒,过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而结束,却在男主偏移的世界观外越走越远而重新开始。
电影已经落幕了,然后给我们的反思也才开始。
犹如一记被打响的耳光,为什么她(他)会变成这样?
金钱的落差是一点。贫穷者费劲心思也妄想跟富者同步,对方只需要挥挥手指,便可以把人如蝼蚁一样捏碎。
这是不公的,那么改变命运最好的方式,就是等价交换。
我用所拥有的智商,交换应得的财富。
这似乎看起来对等,其实并不是。交换的前提,首先是合法。
还有就是爱的缺失。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人生的每一步,都会遇到很多困难。
你要理解他的艰辛,更要懂得如何去指引他跨过来。
这时,如果你用了错误的方式,孩子会叛逆,会变得更加不可控。
如果没有人能给予帮助,那么他只能在与自己的对话中,独自面对,独立成长。
就是那场,当男主被富二代同学殴打,扔在垃圾场,清晨醒来,看着一望无际的垃圾,还有阵阵恶臭时的绝望,就好像自己也是一团垃圾。
这时候,如果他有父母,有人可求,有安慰,有能给他分析的人。
我想,他的人生绝对会不一样。
很多时候,很多想法的形成,只是一瞬间的事。
拯救一个人,或者摧毁一个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急诊科医生》,里面有一段,感触颇深。
有个小男孩得了猫爪病,来医院就诊。
小孩沉默不语,看起来老老实实的,并不具有攻击性。
而猫也是温顺的动物,除非你惹到它,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
那么是什么样的情况下,它会去咬小男孩呢?
一定是他对它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比如虐待。
说到这里,男孩母亲简直暴跳如雷了。你怎么能虐待小动物,巴拉巴拉一堆。
重要的是她的态度,强势、暴躁,大嗓门从进医院开始就没歇息过。
王珞丹作为主治医生,对这个母亲说,你应该去看下精神科,从你进入这间病房开始,就没有停止过你收敛你的坏脾气。
拥有好脾气重要吗?很重要。
我的舅父跟舅母很恩爱,年轻时,她跟舅父两人便出去做生意,生意没做成,感情反而越来越好。
小表哥在父母时常秀恩爱的家庭里长大,脾气很温顺。
一毕业就去部队参军,领了第一个月的工资便给她买了件大衣。
她在电话里责怪他不该乱花钱,应该把这钱省下来。
语气却是笑意盈盈的。
而我的小姨却是个暴脾气,非常强势,家里任何事都要听她的,总觉得自己万能,什么都能搞定。
后来小表弟上学,工作,都是听了她的安排,表面上唯唯诺诺,其实并不开心。
某一天因为某件事吵架,小表弟对她破口大骂,积压在心底多年的坏情绪迸发出来,就收不住了。而她看到他狰狞的表情,也害怕了,从此不敢再多说半句。
我们总说,别人家孩子怎么好,你为什么不能学学他那样。说者无意,听着却有心了。
既然别人那么好,你为什么不去找别人当儿子。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出身,是没办法选择的。如果可以,在你想要选择别人儿子作为自己的骨肉时,可能你的孩子也想要别人的父母成为自己的至亲。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去打一场官司,就为了得到所谓的赔偿,一块钱。
又为什么会有人,明明知道偷窃罪是要坐牢的,却还是停不下来。
我们不是他,无法感同身受,无法理解他们的做法与心情。
但我想,在那些事件的背后,有人只是因为要求所谓的公平,也有人,仅仅是为了得到关爱。
如果我不犯错,也许你永远看不到我的存在。那么,我宁可去犯错,为了让你更关心我。
懂法能护身,好的教育才更养人。学好法律很重要,可是好的教育更重要。
想要犯罪案例减少,只在法律上严格执行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有人说的,人已经死了,就算把他千刀万剐又怎样呢,能解的只是心底的怨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