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曹操,曹是曹操的曹,操是曹操的操,字孟德,小名阿满。今安徽亳州人,生于一个高干家庭,是个官三代。
我的爷爷曹腾,是个很厉害的宦官,曾做过中长侍,大长秋,还被封为费亭侯。这费亭侯可不简单,要知道忠勇如关羽,也只封了个汉寿亭侯。
爷爷在宫中工作了30多年,先后做过五位皇帝的勤务员。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东汉后期,那是太监当道,宦官专权的时代。爷爷很会来事,除了把几位皇帝服侍得高高兴兴,还学孟尝君礼贤下士。很多当代名士都因他的提携,而受到朝廷重用。
例如,当常暠升任司徒后,逢人便说,我能有今天,全靠曹常侍力荐呀。
有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疑问,太监不是被阉割了吗?怎么还能有子孙?难道你爷爷是个假太监?
非也,非也。
我爹曹嵩,其实是我爷爷的养子。至于我爹的出身,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据我爷爷说,是他在大路边上捡到的弃婴。当然,这不重要,有我爷爷大权加持,我爹历任大司农,大鸿胪等要职。后来还嫌不过瘾,干脆花费万两黄金,买得太尉宝座,一时权倾朝野,风头无二。
作为我爹的长子,我自幼博览群书,还练就一身好功夫,用句时髦的话来说,那是文武双全之才。朝中素以识人闻名于世的桥太尉第一次看见我时,惊为天人。他对我说,天下将乱,日后能安定天下之人,恐怕就是你了。
当时还有一位叫许子将的名士评价我说:你在天下大治之时,可以成为一个能臣;如果天下大乱,你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奸雄。
或许正是因为他这句话,后世的人提到我,都打上了一个“奸雄”的标签。对此,我是无法苟同的。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虽然我“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儿不是那么光彩。但我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早日一统天下,让黎民百姓免受战祸之苦,何奸之有?
2
20岁那年,靠着我爹的关系,我被举为孝廉,先是给皇帝做了一段警卫,因为表现出色,随即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洛阳北部尉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今天洛阳市北区的公安局长,副处级干部吧。当时东汉王朝已经腐败不堪,到处豪强横行,目无法纪。
我那时候二十出头,年轻气盛,上任之后,决定好好收拾那帮目无法纪的纨绔子弟。我修缮北尉府,造五色棒,悬于四门。但有违法乱纪者,直接乱棒打死。
有一次,灵帝最宠信的宦官蹇硕的叔父,不顾宵禁令,半夜三更随意行走,衙役们惧他侄子权势,不敢动手。我抢过五色棒,三棒就地正法。
因为我执法严厉,很多豪强子弟都把我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却又束手无策。没办法,朝中有人好做官。拼爹,谁拼得过我呀。
既然奈何不了我,他们又使出“调虎离山”之计,一起在灵帝面前进言,说像我这样的人才,当个公安局长实在太屈才了,应该外放去做县长,造福一方百姓。
灵帝一听,觉得在理,于是就调我去顿丘(今河南清丰县西南)做县长,这年我23岁,正处级。这事要是放在今天,媒体肯定又会大肆宣传,顿丘惊现23岁县长,最年轻处级干部云云。其实这在我们那个年代,真算不了什么,几岁的娃娃都能当皇帝呢。
没过多久,我因为政绩出色,又调回洛阳。出城那天,全城百姓夹道相送,还送了万民伞,感动的我热泪盈眶。或许就是从那一刻起,我的心中埋下了要一统天下,救万民于水火的种子。
这次回洛阳后,他们给我安排了一个议郎职位。这是个虚职,就是给皇帝提供意见,论列是非,有点像现在的政策研究所。当时的皇帝只顾花天酒地,说多了都是累,我也就懒得多言了。
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重新启用了我,任命我为骑都尉。这个官职还不错,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少将军衔。嗯,你们现在可以称我为曹将军了。
大破黄巾军之后,我被提拔为济南相。所谓济南相,就是济南国的宰相。当年汉高祖打下天下以后,分封了很多小诸侯国,济南国就是其中之一。
国虽小,县倒是有十多个,各县长吏都依附于权贵,贪赃枉法,无恶不作。我到任后,一下罢免了八名长吏,震动朝野。彼时我爹已经失势,为了不让他为难,我只好托病请了长假,暂时归隐山林,每日读书打猎,倒也快活。
3
不知不觉,几年就过去了。这时候皇帝为了巩固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特意设置了西园八校尉,我有幸被任命为典军校尉。
不久,董卓率西凉军进入洛阳,控制了皇帝,加升我为骁骑校尉。我看出这个西凉蛮子有勇无谋,不足以成大事,以献刀为名,准备刺杀他。岂料人算不如天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还差点把自己搭进去。
逃出洛阳后,才发现通缉我的布告到处都是。我东躲西藏,还是被抓住了。最后还是靠我这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县令陈宫,不但放了我,还愿意弃官跟我一起打江山。每每想起这事,我都会对着铜镜说,哦耶,曹操,你真棒!
话说我二人一路晓行夜宿,早已饥肠辘辘,疲惫不堪。路过一处村庄时,陈宫说他有个远房亲戚就住在附近,为人正直,是个热忱之人,可以去他家里暂避几天,再走不迟。
进了庄园陈宫一引见,庄主吕伯立马躬身行礼,说是久仰我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寒暄过后,吕伯当下吩咐家人备酒备菜。我和陈宫也不客气,一顿狼吞虎咽,酒醉饭饱之后,方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拂晓,我在睡梦中被一阵磨刀声惊醒,趴在窗口一看,几位庄丁正在磨刀,嘴里还念叨着,快点把刀磨利了,等下一刀结果了他。
我赶紧一脚把陈宫踢醒,这小子揉着惺忪的睡眼,问我踢他干吗?
“你自己看看,这就是你说的正直热忱之人吗?”
陈宫趴到窗口一看,也是傻眼了。
“唉,没想到吕老伯也会贪图这黄白之物,只怪你曹孟德的人头太值钱了。”
陈宫苦笑着问我:“孟德,那现在该如何是好?”
“当然是杀出去了,动作要快,说不定他们已经通知官府了。”我拔刀在手。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我和陈宫手起刀落,杀光了庄内所有人,唯独不见吕老伯。
此地不宜久留,我和陈宫换了血衣,直奔出庄,迎面正好撞见吕老伯骑着毛驴归来。
吕老伯老远就喊:“曹英雄这是要去哪里?我已吩咐家丁杀猪宰羊,又去镇上沽了一壶好酒,再与英雄痛饮。”
说着,还特意拍了拍挂在驴身的偌大酒葫芦。
杀错了!
原来家丁磨刀霍霍是为了杀猪宰羊。
我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作答。
说时迟,那时快。陈宫突然拔剑,深深刺入了吕伯前胸。
吕伯临死时痛苦和疑惑的表情,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你为什么要杀他?”我拽着陈宫的前胸,怒不可遏。
陈宫猛地甩开我的手,冲我怒吼:“你以为我想杀吕伯吗?如果让吕伯回家发现我们杀了他全家,他会立即报官抓捕我们。我弃官陪你亡命天涯,就是为了陪你共举大业,救万民于水火。”
我无法反驳,陈宫说的是事实,我曹操就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而生的,我不能死。
我不杀吕伯,吕伯却因我而死。这是我的原话,后世以讹传讹,居然被罗贯中演变成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4
说起罗贯中这个老小子,我就一肚子气,这家伙抄袭陈寿的《三国志》,混淆视听,颠倒黑白,整了本《三国演义》,抄袭居然盖过了原创,据说还成了后世的四大名著之首。
更可气的是,他编造的章节,还入选了教课书,误导了不少年轻人,实在是害人不浅。
就比如赤壁之战吧,这次战役由于我太过轻敌,吃了败仗,这是不假。可罗贯中这小子,为了神化诸葛亮,硬是编了一节《草船借箭》。
当时是啥情况呢?东吴的孙权,趁着大雾乘船过来查看敌情,被我军发现,乱箭射之。船身眼看就要倾斜,幸得他那个艄公机灵,调转船身受箭,待船平衡后才仓惶而遁,孙权算是捡回了一条小命。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其实我曹孟德那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之人。自从看了关羽杯酒斩华雄以后,我就一心想把他纳入麾下。后来他落难寄居在我的军营,那是“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的赏赐他。可惜还是喂不熟,临走还斩了我六员大将。
下面不少将军都觉得我偏心眼,说我让他走那是放虎归山。直到后来赤壁之战惨败,关羽宁可自己被杀头,也要放我一马的时候,众将都对我的深谋远虑崇拜不已,超赞“丞相高明”。
官渡之战应该算是我人生的高光时刻,“赤脚迎许攸”,亲自带兵烧了袁绍的粮草,一举击败袁绍,奠定了我的霸主地位。
为了得到刘备账下的谋士徐庶,我也干过混账事,把他老娘接到了许都,“挟老娘以令儿子”。虽然最后这个顽固的家伙一直不肯为我出谋划策,但也让刘备没了智囊团,算是性价比蛮高的一件事吧。
有人可能会说,那徐庶走的时候,不是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吗?
虽然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把诸葛亮各种神化,什么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借东风呀……几乎成了神一样的存在。
但那都是虚构,我是打心眼里瞧不上他的,要不也轮不到刘备“三顾茅庐”。
怎么说呢?他这个人吧,本事不大,口气不小。居然敢自称“卧龙”。大家都知道,在我们那个时代,龙代表着天子,他自称卧龙,难道还想做躺着的天子不成?
这是大逆不道呀,也就是生逢乱世,没人追究他,不然早就成死龙了。
再看看他那牛逼哄哄的“隆中对”,开口就是三分天下,这不明摆着搞分裂吗?
还有他那自鸣得意的《出师表》,六出祁山,劳民伤财,却无功而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不智;所谓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没有功劳我还有苦劳的意思嘛。这脸皮,真不是一般的厚。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诸葛亮这个人,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我是看不上的。
有人可能会说,你再瞧不上人家,他不也在赤壁之战把你打败了吗?
错,大错特错。
赤壁之战我是败了,但我不是败给诸葛亮,而是周瑜。
说到周瑜,这个人我还是蛮佩服的。
只可惜在《三国演义》里面,他也被罗贯中这个老小子写成了心胸狭隘,妒贤忌能的小人,真是无语。
周瑜,字公瑾,早年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合两人之力,不过数年就相继平定江东六郡。后来孙策战死,他接管了江东兵马。
赤壁之战中,他受命都督,用离间计诱我杀了水军头领蔡瑁和张允,最后用火攻奇袭打败了我,声威震动天下。而此时的周瑜,年仅三十四岁。
苏东坡诗中曾写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年仅三十四岁建功立业,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后来领兵与我弟弟曹仁在荆州大战,各有胜负。
由于他连年征战得不到休息,身边又有个绝色美人小乔,感觉身体被掏空,年仅三十六岁就去世了。后来孙权称帝之后还对别人提起周瑜:“若无公瑾,孤岂能为帝?”
而关于周瑜是否嫉妒贤能,心胸狭小,实际上历史早有记载。
程普是江东三朝老臣,仗着资历大辈分老经常羞辱周瑜,但是周瑜从不计较。
后来程普很敬佩地说:“与公瑾相交,如饮甘醴,不绝自醉。”实际上周瑜是一个宽宏大量,人格魅力很高的人。
周瑜不仅文韬武略,能够领兵作战,而且少通音律,正所谓“曲有误,周郎顾”,谁弹错了,周瑜就能够察觉出来,与蔡文姬通晓其父蔡邕弹断琴弦有相通之处。
正是由于钦佩周瑜的才学,我才会在赤壁之战时,派他的老朋友蒋干去策反他,希望他能和我并肩打天下。
结果……,唉,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