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1,名词解释:
自我1和自我2——“我”和“我自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否则他们无法彼此对话,可以说,每位选手(每个人)内心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下达指令的“我”,另一个是执行动作的“我自己”,动作结束后再由“我”做出评价。为了便于分辨,让我们把“下达指令者”称为自我1,“执行动作者”称为自我2.
凹槽效应——我们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去做某些事情时,再次采用这种方式的可能性就增大了。这样就建立起一种倾向于自我重复的行为模式,可以称为凹槽效应。
2 , 这本书,如果只能记住两句话,那我选择记住:
第一 “放松的专注”;
第二 “不与旧习惯战斗,直接开辟新习惯。”
本书的目的:提高“让意识平静下来”出现的频率和出现的时间。
让意识平静下来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第一:不要进行评判,这是内在比赛最基本的关键诀窍。
不进行自我评价,自我1和自我2才能实现和谐统一,自我1才能开始欣赏自我2工作的过程,自我1信任自我2,从而产生自信。自信,是出色表现的基础。
第二:创造目标图像
把期待的结果转换为清晰的视觉图像。作者以网球为例:“想象一下网球高高地打过球网,沿着弧线远远飞向球场另一边,将这幅画面在脑海中保持几秒钟。”
第三:顺其自然
第四:集中注意力(专注)
不与旧习惯战斗,直接开辟新习惯
为什么儿童学习外语更加容易?首先就是因为,他还没有学会怎样干扰自己与生俱来的自然学习进程。
儿童不是从旧的凹槽中挣扎出来,而是直接开辟新的凹槽!旧的凹槽也许仍然存在,但只要你不让自己陷进去,它就不会产生影响。
“拼命努力”的紧张学习方式
第一步:批评或评判过去的行为
第二步:不断重复地命令自己做出改变
第三步:努力确保自己做得正确
第四步:批评或评判结果,自我1陷入恶性循环
“顺其自然”的本能学习方式
第一步:不带评判意识观察目前的行为
第二步:描绘期待的结果
第三步:顺其自然!信任自我2
第四步:不带评判意识地冷静观察结果,继续观察和学习
需要避开的一个陷阱——提防个人成就感
专注的力量
让意识平静下来,最有效的方式是学会专注。
保持专注不是要努力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更不意味着要针对性地努力思考。只有当意识产生了兴趣的时候,才可能实现自然的专注,这种时候,意识会不由自主沉迷于某个物体(或对象)。
保持专注的关键,就是要始终集中于此时此地——现在的时间和当前的地点。
怎样才能学会把注意力保持在当前呢?没有其他办法,只能通过练习。你的大脑每次开始走神时,把它轻轻拉回来。
专注的诀窍之一——看
专注的诀窍之二——听
专注的诀窍之三——感觉
建立内在稳定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要认识到内在自我的存在,它本身有着内在的需求。
第二步:保持专注。
第三步:接受自己不能控制的方面,只去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事物。
本书脉络整理
通过 “不要进行评判”——“创造目标图像”——“顺其自然”——“集中注意力(专注)”
这四个步骤,让自己的“意识平静下来”。
避开“个人成就感”这个陷阱,逐步建立“内在稳定性”。
从而达到“身心合一”,“全心全意朝向生命奔跑”。
写在结尾
“没有几个人生下来不是天才”这句歌词,很久以前听的时候,感觉莫名其妙。前几天再次听到,似有所悟。读完这本书,再想起这句歌词,感慨万千:没有几个人生下来不是天才,大部分都被“拼命努力”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