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几天有个说大不大的消息,着实震了蚬子一下。就在3月28日,戴姆勒股份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双方将各出资50%成立合资公司,并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简单来说,就是以后Smart品牌车型将在中国生产,基本就是做电动车没跑了,并且还要和众多国产小型电动车分一杯羹。
毕竟之前这事是有先例的,就在去年宝马与长城汽车就来了一手合资公司,光束汽车,做电动mini的。
毕竟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汽车产业虽然整体有些低迷,但市场体量在这摆着呢,尤其是电动车这块,更是一块大蛋糕。谁都想来咬一口。但是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日趋成熟与规范化,这“吉利Smart”能否成功?这事要掰扯一下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其实自1994年Smart这个品牌成立以来,他是年年都在困损的。(对你没看错)虽然老母亲戴姆勒从来未公布过详细的收支情况,但国外有分析师早就给他算出来了。年销量13万辆左右的小车,能有多大能耐?每年净亏损大约是5-7亿欧元。
提起这个车,我们国人都懂。你说这车贵吧,也还行;10万出头就能搞一个低配的。但你要说便宜吧,10万出头在咱们这能选择的实在是太多了。要知道,这车就两个座位,在我国目前的普遍用车需求上,不太达标;蚬子曾经开过朋友的Smart,总体感受就是,如果你很胖,这车真的有点挤。甚至你多来点快递包裹它会没有地方放。唯一的好处就是几乎是个正方体,在小的地方都通行无阻,停车也完全不捉急。虽然你在街上偶尔能看到不少,但这种定位在国内目前基本就是个玩票性质的产品,有钱人买来当玩具,一般人根本不会选。
综上所述,在这个电动车遍地的时代,Smart再绷着汽油车的架子不放就显得不那么合时宜了。毕竟欧盟已经有好多国家宣布了燃油车“寿终正寝”的时间点,“电动车化”似乎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但是问题来了,找谁干这事?
其实老母亲戴姆勒早就想给自己的闺女Smart找对象了。老母亲戴姆勒最开始在中国给找的相亲对象是北汽。北汽集团对新能源化的态度是足够坚定的,其董事长徐和谊在明确公开强调,2018年7月31日前,北汽自主品牌在北京地区全面停止传统燃油车的生产,到2020年在北京地区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2025年全国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
而去年3月戴姆勒也收购了BJEV近4%的股份,并称这一合作将使其“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了解”。戴姆勒股份董事会主席蔡澈也曾表示,如果Smart国产化,将会首先选择北汽。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相亲这事儿没有说一把就成的,随着相处摸索时间长了,老母亲也发现了北汽这小伙子不成。随着国内的新能源补贴开始走下坡路,北汽这小伙皇粮吃惯了,没啥核心技术还有点不思进取,所以这事儿就没下文了。
而就在这时候,隔壁的小伙子吉利的优点就体现出来了。
第一有远见。这几年吉利汽车在国内的发展大家也是有目共睹了,热点新闻与新车不断,蚬子在烧烤店的小师傅都知道。
在一个口号喊得响。人家扬言要打造东半球最棒的新能源汽车呢。新能源的品牌也正式独立了,而且毕竟吉利之前有过和沃尔沃联姻的先例,并且可以说是很成功,对双方都是,至此,这事儿才算就这么定了。
微小型电动车市场一直都是一片混乱,一直就没有能拿的出手的产品。试想一下,在不久之后,国产的电动Smart亮相后,会在国内汽车市场掀起怎样的波澜?让我们拭目以待。
Smart终于Smart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