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第一个季度已经过去了,对于我来说这是很神奇的回忆,可能是我见证的历史时刻之一,上一次的非典对于我来说似乎没有特别深刻的影响,但是这一次的确印象深刻。
恐惧,内心的恐惧,我们小区出现过一例确诊病历,而那个病例的位置刚好在我所在楼栋的北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基本上我们家朝北的窗户是没有打开过的,出去采购食物也从来不走北面。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去超市采购食物的时候,带着护目镜口罩连着帽子,恨不得把自己全包裹起来的那种;每次出去回来很自然的就会去冲水,当时因为消毒液兑水比例不对导致手上皮肤被灼伤,那种对于未知危险的恐惧是非常强烈的。
对于我们这种不在暴风眼中心的城市的人来说,新冠对我们尚且影响巨大,何况那些在身处暴风眼中心的人呢,所以对于新冠的所有报道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只关注报道但不发表任何个人观点,因为我无法确定现在的报道是全面的还是片面,是官方的还是自媒体的,在信息渠道爆炸的时代,真相太难了,既然无法了解真相就安心做个吃瓜群众,不发表任何没有调查取证的言论。唯一一次发过朋友圈的是关于新冠的一个问题:新冠的终态是什么?当然现在还没有结论。
我认为任何自由的东西都是双刃剑,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即能伸张正义又能添油加醋,每个人认为自己是正义的是良知的是来伸张正义,但是你的出发点是建立在你的认知之上的,所以天然有局限性。但是我依然赞同言论自由,因为无法接受无法发声的社会仅此而已,即便是自有带来的各种不负责任的消息,但是我可以小心谨慎的筛选过滤。
关于各地发放消费券的问题,当时从我狭隘的知识出发,我设想过:A需要购买食物,B加工食物进行售卖,但是两者都没钱那么消费券有什么用呢?最好的方法不是应该借给A钱让他购买B的食物,然后B有钱了需要招工,然后A得到一份工作赚钱,然后整个正向循环体系就打通了。后来想了想这种设想只是个极端情况,在大规模的人口基数下没有那么设想的那么绝对的场景,券的作用是想促进这种正向循环而已。
所以我想到了流通性,流通性在我现在的思维里面是一个褒义词,也影响到我的一些思考方法的转变,经济的流通性,知识的流通性,包括生物层面的流通性;某种程度上也包括我刚刚提到的言论消息的流通性,在这个流通性的大浪潮下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大趋势不可逆。
现在想想自己一直坚持写技术相关的文章,出发点是便于自己在以后重新拾起一些知识的时候能够快速一点,但是一定程序上也促进了一些技术点的信息流通,我希望所有的技术知识业务知识能够在整个团队内流通起来,每个人在一个自己专注的前提下能够更多的享受到知识流通带来的好处,每个人都能有意识的去享受并促进这个正向循环从而加快这个过程。
关于对抗和适应,从我以前那段短暂的某司工作履历来看,我们应该更多的选择适应而不是对抗(当时我选择了对抗),这里的适应并不是说放弃自我随波逐流,而是指在我认清了所有事实但我依然告诫自己适应这里的生存法则。这是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思维方式,在这里适应是因为在这里我能够在输入和输出达到平衡或者输入大于输出,至于输入和输出是什么,个人自行定义。
关注但不轻易发表,好好赚钱养家,仅此而已。套用现在比较火的一句话:成年人最高级的体面,是放下面子挣钱,对于我这种职场成年人而言,放下面子踏踏实实做好手中的事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短板。其他的安静吃瓜就好。
困惑与思考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