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鸟之心
聆寻/文
据说,有一个少年曾做过这样一个梦,梦中他看到自己所用的笔的笔头上生出一朵朵灿烂的花儿,少年大喜,便用这支笔在纸上飞快地写字。奇妙的是,这支笔写出的字也开出了一朵朵的花。经此一梦之后,少年从此变得才华横溢,写下了一篇篇精妙绝伦的文章,很快便名扬天下,为世人所景仰。
故事中的这个少年就是大诗人李白。妙笔生花的故事似乎为这位诗人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然而就算李白没有梦见妙笔,以其才华,他的笔头照样是能够生出各色惊艳的花朵来的。诗仙李白的才气早已是众所周知,然而他的魅力,不只在于他的诗才风流,更在于他一生不灭的鹏鸟之心。
李白少年时代生活在四川,经天府之国水土的孕育,他的文章和性格都形成了独有的壮美浪漫的风格。李白自幼文才超群,喜好任侠,少年便立下宏志。他一生辗转漂游,为着当初立下的志向而游走在全国各地。
公元725年,李白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开始他人生的第一次漫游。出蜀之后,李白到处求仙访道,其间拜谒了众多山间名士。李白在江夏一带游历之时,拜访了道家大师司马承祯,向他询问老庄之道。谈吐之间,司马承祯发现眼前这位风度非凡的少年胸怀青云之志,料想此人心志不凡,当即称道:“君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受此激励,李白后来写下《大鹏赋》以明心志。文中直言“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从那时起,他便准备好做一只向着天空展翅翱翔的大鹏鸟了。
此后李白一直在湖北安陆一带漫游,其间与孟浩然共处了一段时间,两人结为好友。此时的孟浩然正过着隐居生活,这也使得四李白陷入了从政与归隐的矛盾之中。他佩服孟浩然的隐逸,想像他一样就此隐居,然而又渴望实现自己的志向。大鹏的翅膀才刚张开,能就此止步吗?后来李白与孟浩然分别了,并逐渐向北游历。他还是朝着“功成,名遂,身退”的素志前行。
在山东时,李白见到了李邕,然而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令李白非常不满,他终于释放出心底的声音,写下《上李邕》一诗回敬他。李白在诗中以大鹏自比,写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豪气十足地道明自己从政的决心与信心。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收到玄宗召他入京的邀请。一听说玄宗想召见他,李白惊喜万分,连忙收拾好行李,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发。临出门的那一刻,他还忍不住仰天大笑起来:像我李白这样的人岂会一直是草野之间的庸人?大鹏展翅的时机终于到了!李白得意地入了京师。
到京之后,李白拿着自己的诗歌去找贺知章,很快便得到了贺知章的赏识,不仅得了个“谪仙人”的,美称,还被推荐给唐玄宗,玄宗便征召李白到宫廷之中,亲自下阶迎接,并准许他随意出入翰林院。在宫廷的这段时间里,李白曾写下一篇名震朝堂的《答蕃书》,此文辩如悬河,酣畅淋漓,既巧妙地回复了吐蕃的挑衅,又以和平的方式挽回了大唐的尊严。因为这篇文章,李白的名声渐渐在宫里传开了,玄宗也更加佩服李白的文才,经常让他帮忙填词。有一次宫廷里牡丹花开,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园里赏花,便请李白来填词助兴。李白一笔即挥就《清平调》三首,玄宗和贵妃看过之后都爱不释手,并且反复吟唱着。
在皇宫的这段时间,李白过着御用词人般的惬意生活,整日都与诗酒歌舞相伴,有时候接到皇命,也不过是去填填词,写些脂红粉黛的宫廷词,哪里还用操心国家大事、百姓安危?久而久之,李白就对这种生活心生厌倦,国家大事不顾,却只管填词娱乐君王,对他实在是一种侮辱。他心中郁闷不已,便终日沉醉于酒肆之间,借酒浇愁。与此同时,玄宗周围的小人因嫉恨不断向玄宗进谗言陷害李白,玄宗听信谗言逐渐疏远了李白。李白渐渐察觉到了玄宗对待他的态度不断在改变,君王言行中透露的冷淡令他心寒。
一阵失望漫上了他的心中,他想走了。既然玄宗也不想留我,还留在长安作何?于是李白被赐金放还。从来长安到离开长安的这三年,李白看清了太多东西,玄宗的荒淫享乐和听信奸佞,长安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这里不是大鹏鸟的安身之处,他失望地离开了长安,第一次漫游也就此结束。
公元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在河南和山东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这一年,在去梁园的途中,他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志趣相投,结为好友,并且相约到梁园游玩。三人在游览之中,看到如今的梁园,,园里院墙颓败,古木参天,月光虚照,远外青山暮暮,飘挂流云,已完全不复当年豪华。今昔对比,赏景的三人全都神思飘飞。望着眼前这幅景象,李白想到了刚别不久的长安,心中五味杂陈,不禁潸然泪下。不过他很快又释怀了,拂了泪,饮下一杯美酒,高呼:“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这声音在梁园之中飘转,遂入云霄。
此番同游,李白、杜甫、高适三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都因各自的事情就此分别。而李白依然继续着自己的漫游之路。在北方四处碰壁后,李白打算南下漫游了。他行过一个个的地方,看见一方方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惨状,心里逐渐不安起来:眼下的唐王朝,已是摇摇欲坠了。
公元755年,天宝之乱爆发,安禄山公然反叛。永王李璘被派往江南进行保卫。李璘到任后,四处招募将士,囤积军粮,收揽人才,打算在此建立根据地。公元756年冬,李璘水军到达浔阳,他听说此时李白正好在五老峰下隐居,因欣赏李白的才华,便打算召他出山,为自己效命,于是派人带着自己的书信征召李白。
此刻的李白远离尘世,但他却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外面的状况。安禄山叛变,战争四起。一想到陷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天下苍生,他便一阵心痛,天下大难,自己岂能置身事外?面对李璘的再三邀请,李白是犹豫的,因为妻子千叮万嘱,劝他不要再卷入朝廷的是非。然而在李璘第三次邀请之时,李白终于下定决心出山。
投到到了李璘幕下的李白,一心想着报国,就全力辅佐李璘,他没有想到的是,永王和肃宗之间的权力斗争将会给他带来灾祸。后来唐肃宗觉察到李璘的募兵积粮的举动十分反常,将其调离江陵,李璘不加理睬,唐肃宗便认为李璘图谋割据,暗中调兵遣将消灭永王。
正当李白望着水面上永王浩浩荡荡的大军,大发感慨,认为终于可以一展宏图之时,肃宗的军队正潜伏在角落,悄悄逼近,包围了永王的军队。潜藏已久的内战终于在金陵附近爆发。而最终随着永王的兵败,李白被以忤逆作乱的罪名抓捕入狱,关进了浔阳的大牢。后来几经辗转,又被流放夜郎。
仕途不顺的李白,在花甲之年走上了流放之路。几十年来如此的折腾,竟换来这样的后果,着实令人心寒!好在当李白南下黔中道时,因皇上大赦全国,流放之罪得以赦免。遇赦后的李白,宛然是一只屡遭摧折的大鹏。而这只受伤的大鹏鸟十分的倔强,羽翼摧折也没停止飞行,他不求归隐,仍旧揣着鹏鸟之心游历四方。
公元761年,61岁的李白仍然没忘记自己曾经立下的志向,坚持要为国杀敌而去投奔李光弼,然而他却在去往徐州李元帅大营的路上病倒了,只好就近投靠当涂的李阳冰。次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留下绝笔《临终歌》,最后一次书写鹏鸟之志后,与世长辞。也有传言说李白因醉酒,跳入水中捉月而死,这种说法稍显神秘。但是不管怎样,一代传奇的就此陨落,昔日的鹏鸟已经无法再振翅了。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李白一生壮志满怀,为着理想抱负四处奔走,把人生的全部时光用来振翅飞翔,却始终缺少一个能让自己大显身手的机遇。命运一再地辜负他,他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逐渐苍老,但是这一切都无法摧毁李白心中的理想。大鹏展翅,即便摧折苍老也不移白首之心;两次漫游,纵然尽是失意也不坠青云之志。这只大鹏鸟,怀揣着自始至终未变的志向飞向了更远的天空,羽翼所振之处,留下的是一股风流豪然、惜国救民君子气概。斯人虽已远去,鹏鸟之心却永存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