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虽然是最普通的人,但是他们的故事,会触动到我们。
其实我拍摄的是你和我,是我们每一个人。
——来自导演萧寒的某一次演讲。
一百年很长吗?36500天,3042个月。
之于你,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几分之几?
联合执导了《我的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后,萧寒导演将镜头转向了普通的手艺人。
这部片子的定位是纪录电影,所以排片量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电影来说较少。猫眼8.4分,已有1207人参与评分;豆瓣电影6.9分,1553人参与评分。(截止时间5日凌晨1点)
■
第一个主人公黄忠坚,职业是一个包工头,但是很喜欢蔡李佛拳和舞狮,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因为自身的长相和经济状况,第一次见家长的时候,岳父母一直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奈何女儿喜欢他。于是双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拉锯战。
两个人住的地方空间不是很大,客厅与厨房没有明确界限,厕所的门坏了,客厅里面堆满了杂货物,平常吃饭的小桌子多种用途。而大部分的剧情就发生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一连串的故事就像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黄忠坚休息的时间都与蔡李佛拳和舞狮为伴。其实在手艺方面,黄忠坚是没有天赋的,但是他很执着。就是这一点打动了导演,决定拍摄他。
有一个片段特别打动我,他们两个去民政局进行结婚登记,照完登记照后镜头给了他俩的结婚登记证特写,妻子张雪菲拿着登记证笑得很开心。对于现实来说他们两个有诸多的不允许和不合适,但是她就是喜欢他。黄忠坚念完结婚誓词后轮到张雪菲,看着那段誓词,她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平复了很久才走完这个流程。
生活趋于日常后,菜米油盐就成了主旋律。他们会因为一些小事吵架,也会因为不同的观念而争执。张雪菲怀孕后去医院做产检被告知孩子有轻度的先天性心脏病,这个消息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打击,你会觉得“他们的人生已经很惨了,为什么还能惨成这样?”。
第二个主人公是新疆手艺人阿合特,他做了几十年的马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骑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了,骑马的人越来越少了,马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减少。五年前儿子欠债跑了,这五年间没有回来过,也没有打一个电话,所以阿合特这五年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帮儿子还债。在难关未过之时,侄子患上了尿毒症。
经过一系列的思虑,阿合特的小儿子准备去匹配血型,如果成功就进行肾移植。在阿合特身上有一点特别打动导演萧寒,阿合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是人就会有悲伤,度过这一关,我们就能好好生活了。
整片的故事就围绕着这两个手艺人展开,儿女情长,家长里短。
导演说,其实我拍摄的是你和我,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影片中我确确实实的能找到生活中的参照物,就像是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
■
两个人物故事最后的结局是,黄忠坚和张雪菲的孩子在出生后进行了一次手术,虽然手术费用很高但是幸运的是孩子度过了危险期并活了下来,两夫妻也补办了婚礼;阿合特独自去找五年没有出现的儿子,即使儿子之前做错了事情没有办法原谅,但是只要他回来好好的生活,这个家就是一个完整的家了。最后他找到了儿子,两个人一前一后往家的方向走去。
一般拍摄手艺类型的纪录片主要是注重手艺人做某一件事情的专注态度而不会过多的介入人物的日常生活,这也是这部记录电影的独特之处。因为作为一个手艺人来说,他的所有都与他周围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多了一份烟火气。
没有特效,镜头在两个主角之间来回切换,一北一南,道的都是家长里短的故事,像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一百年很长吗?
你在经历困难的时候度日如年,在体验开心的时候也不会考虑时间。黄忠坚喜欢蔡李佛拳和舞狮,阿合特做了一辈子的马鞍子,擅长手工刺绣的老艺人,在故宫修文物的老师傅,甚至是在胡同里捏糖人的爷爷,对于这些手艺人来说,他们日复一日的做着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为了谋生,同样也是他们的信念与精神的传承。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一百年对于我来说是无法用语言说清楚的。
但是对于我来说,当下,此刻最真实,也最重要。
希望你去影院观看完这部电影后,能够对生活有心的感悟和希望,即使是一点点,也足够了。
每一个用力生活的小人物,都是值得被尊重的。
当下的你也许会很累,也许会很辛苦,也许还在担心明天,但是生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让我们一起跟生活干杯
敬这破碎又缝补过的人生
敬我们哭过 还可以笑着的行程”
后续来源一段采访:
为什么会用这样的一个名字?
导演萧寒:因为我做的,去拍摄的纪录片,我们都是关注的一个个特别鲜活的真实的人物故事,但是其实我很想从他们身上,让大家有机会,思考一下时间和生命的关系,可能在一些具象的故事里吧自己拽出来想一想,我们这辈子该怎么过,因为在别人的故事里,可能会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到我们自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