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朋友对于霍金并不会过于陌生,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名人之一。
还记得小学时期的课本上便有写他的文章,一位患上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的“宇宙之王”。
那时只觉得这个人很神奇,后来才知道他有多么的神奇。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于正常人而言,通过天赋与努力取得如此成就,人们只会佩服赞叹,而对于一个身患“卢伽雷氏症”,一生几乎都被禁锢在轮椅上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毋庸置疑,霍金值得任何人的尊重与敬佩。
他虽被上帝禁锢住了身体,但灵魂却不甘于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科研和写作,与命运抗争,这种精神称得上伟大。
他说:“我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空间之王。
他说:“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把宇宙整个明白——它为何如此,为何存在。
他说:“在我21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
他在《时间简史》中写道,“如果此刻太阳熄灭,地球上的我们只能在8分钟之后才知道”。而在今天,熄灭的太阳,就是他自己。
3月14日,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个消息: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因病去世,享年76岁。那个仰望星空的人终于化作了星空,一代科学巨星陨落,回归宇宙。
而巧合的是,霍金生于伽利略忌日,逝于爱因斯坦的诞辰,而76年,恰好是哈雷彗星回归地球一次的周期。也许,他们将会在另一个世界进行一次愉快的会面呢。
风起于青萍之末, 浪成于微澜之间,霍金的逝世,霎时间便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旋风。想必许多人初闻这个消息时都是惊讶的,紧接着便是缅怀,发一段文字,这是人之常情。
但这仅仅只是开始罢了。首先被波及的是我们的朋友圈 ,各种怀念满天飞。紧接着,网络上各大论坛也被一一刷屏,各种各样的矫揉造作,自我感动,乃至是“痛哭流涕”的“悼词”令人瞠目结舌。
而这其中,有些人对霍金知之甚少,有些人甚至直到今天才知道霍金之前并没有去世。看着那些令人“潸然泪下”的帖子,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在朋友公众号看过的一首写给“周总理”的长诗。
依稀记得有几句是这样的:哭问苍天意如何?我替君死伟人活。君活我死终无憾,吾侪了却此心愿。读完后没来由的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险些就要在留言区写下“节哀顺变”了。
“真情流露”的缅怀完毕了,网友们似乎俞加“兴奋”,一夜之间,无数关于霍金“有多么伟大”的文章新鲜出炉。他说的每一句话,他人生的每一点际遇,任何一点成就都被无限放大。
各种纪念、各种“最伟大”的头衔被定在了霍金老先生的头上,从最初的“最伟大的科学家”逝世、到“最聪明的大脑”离开了、再到“爱因斯坦之后的第一人”去世等等不实文章在网上泛滥开来。
兴奋的中国网友们这是要封神呀!这种架势,估计连西方人看了都要目瞪口呆。而事实上呢,西方甚至全球物理学的象牙塔里,从未有物理学权威机构正式授予霍金“第一”的荣誉称号。
只有供职单位对他有过“之一”的荣誉评价。外媒对他去世的讣告内容是:“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
作为“无知”群众,一本正经的去评判“名人”,本是茶余饭后,娱乐调侃,但奈何三人成虎,总有人将这些外行人口中的讹言谎语当真知灼见。许多人都在理所应当般的夸大霍金的学术地位,非要把霍金捧成当代爱因斯坦,这显然是言过其实的。
对于科学界的名人伟人,实际上外行人根本就无法评判,无论是知识储备亦或是专业水平,他们的很多地方在我们的认知之外。想必,霍金老先生在另外的时空得知如此情形,也会皱眉不已吧。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似乎是已存在于许多人的潜意识里的,于是便自然而然的有了这一场旋风。试问,若是国内的科学家逝去了,还会有如此的跟风与热议吗?
在中国,有这样一句话很现实的反映出了如今的社会,“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于许多默默无闻的科学巨匠和泰斗来说,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研究领域,乃至他们的成果,是鲜有人知的。
就物理学家而言,有多少人知晓“杨振宁”这个名字的?陌生吗?至少对于大部分人是陌生的。他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于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
霍金还在世的时候就有一个全人类“伟大的物理学家”评选榜,但里面评选出的依然在世的最伟大物理学家是杨振宁老先生而不是霍金。
2000年时《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总共只有20多人上榜,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活着的物理学家。
关于杨振宁与霍金在物理学成就的对比,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说法:“假如物理学是一座大楼,牛顿便是打地基的,爱因斯坦是盖楼的,霍金是刷墙的,而杨振宁,则是在这栋楼里打了一个电梯井,用标准模型贯通了整栋楼。”
除了杨振宁老先生,中国还有着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科研人员,他们竭尽所能把一切贡献予国家。当大家还在对国外科学家极力抬高,歌功颂德的同时,也请别忘记了,在中国,也有着那么一群伟大却低调的人在默默的付出着,他们也是英雄。
或许,名扬天下也好,默默无闻也罢,功过是非,千百年后自有后人评说,我想,我们不应仅以所听所闻,人云亦云,便急于做出评价,在不了解一个人之前,一切的捧高与贬低都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夜深了,网友们依旧在兴奋着,狂欢着。我拿起了睡在书桌角落里的〔时间简史〕,在这样安静的夜里,我竟感受到了宇宙的波澜壮阔。
作者/书海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