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的内容
答:1.艺术作品:艺术作品是指艺术家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一件艺术作品可以看作是由三个层次组合而成的。第一层是艺术语言,第二层是艺术形象,第三层是艺术意蕴。例如,电影《卧虎藏龙》导演李安运用电影语言色彩、镜头、音乐等塑造了玉娇龙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女剑客形象,在有形的艺术形象中传达出中华文化的无尽的艺术意蕴。
2.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汇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利用中国各地的美食,通过食物展现中国多年来传承的餐桌礼仪文化,展现食物背后的情感。
如何理解艺术的审美属性?
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
第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终于完成了由实用向审美的过渡。艺术也正是在这一进化历程中产生,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
艺术美
艺术美作为现实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与此同时,艺术又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表现。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终于完成了由实用向审美的过渡。艺术也正是在这一进化历程中产生,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艺术美作为现实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与此同时,艺术又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表现。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通过提炼和加工,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也就是化“真”为“美”,通过艺术形象体现出来。艺术中的“善”,也并不是道德说教,同样要经过艺术家的精心创作,是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评价渗透到艺术作品当中,也就是化“善”为“美”,体现为生动感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例如:电影《烈火英雄》是根据真实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改编,导演把里边里人物进行提炼和加工使剧情更加符合电影的故事情节性,把现实的真和善融入电影,使观众感受它的人性之美和艺术之美。
3.毫无疑问,生活中除了真、善、美,也有假、恶、丑。生活中“丑”的东西一旦进入了艺术,经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同样要通过审美特征将生活中的“丑”在艺术作品中展现出来。在生活中即可以找到美的现象又可以找到丑的现象,在艺术中却一概都以审美性表现出来。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创造变成了艺术美。事物本身“丑”的性质并没有变,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它已经有了审美意义。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在生活中他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它是一个丑的形象,但是通过鲁迅的书写,他又具有了艺术的审美性。
4.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作为艺术的一种特征,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由于各种艺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每个艺术门类在运用形式美的规则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规律。然而,这些形式美的法则又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艺术贵在创新,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艺术家们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寻找美的形式,从内容出发去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以加强美和艺术的表现力,从而使得艺术的形式美日益丰富和发展。例如: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它之所以动人, 在于它既揭示出了真正的黑暗与残酷, 又表现了在这样的残酷中未曾放弃的理想与纯真。不仅在形式上保持视觉美感, 而且在内容上一直体现人性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