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商场听到五折优惠的最后一天,明天恢复原价的推销宣传时,你很可能忍不住消费了。可事后才发现,这东西并非自己的刚性需求。买回来了好像也用不着。
在恋爱的时候,对方什么都是好的。甚至有时候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又或者为了这份爱,让自己闪婚。
这些都是我们的心智带宽被完全占用,做出的反应。
所谓心智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我们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心智带宽一旦被降低,人很容易丧失判断力,做出不明智的选择,或者急于求成,做事缺乏耐心,难以抵抗享乐的诱惑。
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配置都差不多,但短缺压力会让人多一个后台运行的隐藏程序。虽然看不见,缺消耗我们大量的心智资源。
所以,有人会将剩饭剩菜留在第二天再吃,认为这样很节俭。有外债压力的人,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更容易发火。而整天闷闷不乐的人,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这些现象,都是因为心智带宽不足,物理考虑长远问题,难以保持耐心和专注,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自然会不自觉的偏向那个最安全,最快速见效的选项。
而这些短视行为带来的糟糕结果就是,加剧稀缺心态。吃剩饭吃坏肚子,进医院花的钱远超饭菜钱。对孩子发火,会让自己的压力变得更大。学习时,不停的刷手机,自己会更加忧心忡忡。这种恶性循环还会增强负面回路。
事实上,任何能制造压力的事情都会占据我们的心智带宽。比如明天的演讲,考试的临近,失业的担忧。只要我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事物吸引,我们就有可能进入稀缺状态,进而降低心智带宽,做出不明智的行为。
如今,物质稀缺的影响越来越少,我们担心的已经不是吃得太少,而是吃得太多。社会已经给了我们更多的便利和选择的同时,也给我们增加了许多竞争上的压力。于是,不自觉的,迫使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并想要更多的优势。各行各业都内卷起来,并且越来越严重。
于是我们希望短时间内同时学习各种技能,又或者,为了学习,每天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不留一丝余地。希望可以尽快地提高自己。当然,这样的结果,往往都是事与愿违,不仅实现不了目标,还浪费了大把时间,并困在焦虑中不能自拔。
其实,道理很简单,当一个人同时面临多个任务的时候,我们的心智带宽就会降低,反而就没有了行动力和自控力。
很明显,要想让自己保持好足够的心智带宽,我们必须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还要保持自己有一定空余的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