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儿子和侄子去看最近大火的电影《少年的你》,该剧上映便好评不断:仅上映3日,票房便突破3亿,美团9.5的高评分,李银河老师发博点名表扬。前几天我家亲戚打电话向我诉说了发生在他孩子身上校园欺凌事件,在家里和爱人商讨这件事时,儿子也知道这件事,带他看《少年的你》正是一个对校园欺凌事件最好的的教育契机。
影片压抑气氛和少年们拼尽全力希望走出痛苦深渊的挣扎让人心疼。影片对细节的把控所呈现出来的真实感,以及剧情的深度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沉思。
如果你真的看懂了,你会发现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出圈层式的火爆,因为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校园暴力“。更是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三观的建立,以及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陈念式父母
陈念是该剧的女主角,她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妈妈为了供陈念读书,经常去外地打工赚钱,推销三无产品面膜,以致买家使用过敏,买家常常半夜敲门要账,或贴她妈妈的大字报辱骂报复。为了躲避买家报复,她妈妈常年流浪在外,留陈念一个人在家。陈念很争气,虽然家境贫寒,学习成绩却一直保持年级前几。本来还有一个月就要顺利毕业的她,却因为同学“胡小蝶”的自杀案而被卷入了校园暴力。
那天,胡小蝶从教学楼纵身跳下后,所有同学像看热闹一样,围在胡小蝶的尸体旁。只有善良的陈念脱下了自己的衣服,盖住了胡小蝶的尸体。并事后鼓起勇气报了警,和警察说了胡小碟生前遭受过的校园暴力。可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后,因为缺少实质证据,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可为此,陈念却被这场欺凌的主导者,班里的霸头“魏莱”盯上了。陈念先是上体育课时被同学拿球有意无意地砸来砸去,走路时被故意绊倒而摔下楼梯。后是被魏莱一伙人守在家门口提着一笼子老鼠对其施暴,为了躲藏,她钻进了臭味熏天的垃圾桶里,哭都不敢出声。更甚者是在放学的路上,被魏莱和同学围堵殴打、剪头发、拍裸照。陈念没有亲人可倾诉,没有人可以保护她,独自一人,在恐怖的漩涡里沉沦,挣扎。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这是一群青少年能够做出来的事情。令人发指的是,这样的校园欺凌事件也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数据表明,在中国,每7分钟就有1个孩子经历着校园欺凌。多么触目惊醒的数字呀,背后有多少无辜无助的孩子呀!
而此时,正因为所谓创业失败在外躲债的母亲,却在每次给陈念打电话的时候只会说:“孩子,再忍忍高考过后就好了,你就长大成人了,我们的日子也就好过了。”这话听起来,多么的刺耳。遇见事情,只会躲避忍让的父母,让孩子在生活中也无法抬头做人。甚至面对施暴,也只会一味地躲藏、一味地忍受,这样的沉默,让积怨已久的陈念最终爆发,失手杀了施暴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作为父母,我们陪伴孩子就这几年,在孩子需要家长帮助的时候,家长在哪儿?在做什么?关注点在哪儿?收获就在哪儿呀,有舍才会有得呀。家长们,我们是否安静思考过,我们生育孩子,应该怎样对我们的孩子负责?才不辜负孩子称呼我们“爸爸妈妈”。
我们是否陪伴孩子,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了吗?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有吗?让你感到痛苦的事有吗?说出来吧,妈妈爸爸是你永远的倾听者和支持者”。在陪伴过程中早一点发现孩子的异样,早一点带着孩子去报警,积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或许就不会造成如今两个家庭的悲剧。陈念式父母永远不会明白,孩子会因此承受多么惨痛的代价。一个小小伤害,可能对于小小的孩子来说,就是世界末日,怎么也走不出阴霾。
魏莱式父母
作为本剧最大的反派,也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角色——魏莱。魏莱的父母都是高材生,家境优渥、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本应该是一个温柔得体的大家闺秀。可实际上,她却是一个在老师父母面前表现的乖巧懂事,私下拿欺负同学,来取乐的校园暴力的施暴者。甚至当因为涉及到同学的自杀案,被警察审问时,那副天使般的面孔竟漏出了恶魔般冷漠无情的嘴脸。
本来很想不通,为什么一个条件如此优秀的女孩会做出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直到警察为了“胡小蝶自杀案”而去到魏莱的家中调查时,她母亲和警察的对话,揭露出了真相:我们家孩子不会暴力对待别人的,别人可能会,但魏莱不会,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和他爸爸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那个自杀的孩子或许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学和她开几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楼自杀了。魏莱的母亲拥有如此极端心态、且遇事先责怪别人,也难怪魏莱在伤害别人时,会感到毫无愧疚,甚至还有点理直气壮。
而魏莱的父亲,更是喜欢对她采用冷暴力。之前魏莱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得不留级,父亲则一年都没有和她说过话。这让我想起很多父母喜欢用洗脑式的期待,去给孩子施压:
你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不如你,你才是最棒的;爸妈给你的教育永远是对的,别人说的话都是错的;你不能放弃,不能失败,否则爸妈会对你失望的。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为了达成父母的期望,而拼命努力,甚至为了结果而不择手段。像魏莱父母这样“满足了物质需要,残缺了人格发展。”这样的家庭教育,又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作为父母,应该给到孩子的是努力过后的夸赞和支持,失败过后的理解和鼓励。而不是作为一个大人用成年世界的标准去要求他,甚至批判他。你或许不知道,你对孩子的评判,就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判断。
小北式父母
整部剧中,最让人心疼的还是小北。父亲在他很小时候便扔下他们母子跑了,母亲也在他13岁的时候,为了重组家庭而抛弃了他。毫无生活来源的小北为了生计,隔三差五的和一群社会人士,打架斗殴。每天鼻青脸肿,浑身是伤的回到那个破旧不堪的小房子里。尽管如此,他却从来没有因为生活的灰暗,而黑化了自己的内心。在一次被殴打的过程中,因为路过的陈念出于善意报了警,而认识了这个和自己命运相似的姑娘。
一次,小北被打到满脸是血回到家时,被陈念的一句:疼不疼。而感动到流泪,从未感受过温暖的他,从此下定决心,要誓死守护陈念。在小北眼里,陈念就是他满目疮痍的生活中,撒下来的那道白月光。在得知陈念的梦想是变成最聪明的人,保护世界时,他眼神坚定地对陈念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句话俘获了多少观众的心?可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小北的心疼。陈念的世界,有小北来保护,可小北的世界呢?又有谁来保护呢?父母对孩子缺少的教育和爱,让小北拼了命的坚强。为了生计,在不断受伤后,学会了养活自己。甚至在遇到心爱的人时,也只会通过毁掉自己的方式,来成就对方。这个心地善良的男孩子,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也想拼了命的让喜欢的姑娘能仰望星空。
看到这里,不由地为小北感到叹息,这样一位内心柔软的少年,如果有父母的保护,将会过上怎样璀璨的人生?
为人父母,那么请你无论孩子成绩好坏,可爱与否,都能用心去保护他,不要放弃他。当然不仅要保护他如何不被别人欺负,更要保护他健康的思想,让他不去欺负别人,也不要在别人被欺负的时候,冷漠对待。
这才是,防止校园暴力最根本的方法。
观影后,我和儿子和侄子聊天,让他俩说说观影后心里最想说的话。儿子说:“妈妈,电影好可怕,我今晚会不会做噩梦?”我摸着她的头说:“儿子,现在的你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保护伞下,看到的都是美好和安全。还有很多你没看到的无奈,无助和绝望。我们每个人要做好自己,善良的自己,关爱和服务别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给别人和世界我们的光和热。”我侄子说:“姑姑,我在学校如果遇到别人欺负我,我会给家人说。”我竖起大拇指赞许他说:“孩子,你永远记得,不论你遇到任何困难和痛苦,请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如果妈妈忙,没时间听你诉说,你可以告诉哥哥,爷爷奶奶还有姑姑,好吗?家人永远是你的保护神,家门永远为你打开,等你回家。”看着两个孩子若有所思的样子,真好!孩子成长过程中,家人除了陪伴,还要教会孩子会思考,遇到问题,能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一人苦苦挣扎,沦陷。
从电影院走出来,我迫不及待的发了朋友圈,把这部好电影推荐给了身边朋友。所谓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仅是对身体上的保护,更是应给未成年树立一个温和纯良的思想建设。而做这件事情的不应该只是社会和法律,更应该是父母自己!我想,这或许也是这部电影真正想给观众带来的意义之一。真正的文化艺术应该引起人类深思。愿我们所有家长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改变,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