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由日本第一高僧川澄佑胜所著,通篇围绕骂与被骂进行,作者被师傅责骂了30多年,但这30多年也是作者成长与成就的30多年。
人的一生无人责骂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因为别人认为你没有被责骂的价值。责骂不是谩骂,而是要从爱和慈悲出发,站在关心对方的角度上去骂。一个孩子,如果从小没有被没有被责骂的经历,会误认为世界是以他为中心,他只关心自己的伤痛,而会忽略别人跟他一样也有情感。所以责骂可以帮助你了解别人的痛。
现在有很多社会性事件,孩子采取暴力行为的理由往往简单到让你觉得不可思议,或许因为一句责骂或者一个很小的行为,就会去报复社会,甚至弑父弑母。很多人以为对孩子有求必应,纵容孩子,就是悉心照顾孩子,其实社会没有这么好应付,没被骂过的孩子,会把自己的不顺心归咎于别人和社会。他们不懂得忍耐,而只知道耍无赖。
骂人也需要技术和艺术。作为父母,应该站在指导孩子的立场上去责备孩子,学会冷静的处理,才能做到有效的责备,越是恨铁不成钢,责备时就越容易情绪化,因此为了让自己更冷静的面对孩子犯错,平时就要培养处变不惊的习惯。
严厉才是真正爱的表现。孩子只有被责骂,才会变得坚强,再怎么骂都充满活力的孩子,长大后便能具备小草般的韧性和身处逆境也不服输的忍耐力;责骂与优秀无关,只因为优秀就不骂他,对那个孩子来说,等于是疏于管教。责骂可以让孩子养成“怪自己”的习惯,学会凡事会从自己身上去找问题,而不是归咎于他人。
责骂也好,赞美也罢,最重要的是陪伴。陪伴不需要你做太多的事情,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只是“听他说”,因为一个人往往在向人吐露出自己痛苦的过完后郁结的心情才能烟消云散。
我们要学会感恩,认真责骂你的人。遭人责骂时,要认真的想想责骂背后的深意。责骂其实是一种教导,当你能接受这种责骂,便就学会了去寻找自己身上的不足。
作为责骂者,骂人时要怎么把责骂的原因和内容确实传达,最重要的是看责骂得够不够认真。认真与严厉密不可分,责骂的原则是“当场立即”,因在当时当地,让被责骂的人明白为什么被骂,而不是事后翻旧账;有一句话说,“睡觉的人别叫人起床”,也就是说,骂人者要先自己做到。不能强迫别人道歉,道歉应该是一种完全自发的行为,是一种当自己确实体会被骂的事实,承认自己有错,必须向对方道歉时才会做的事情,身为父母,不可以为了让孩子道歉,而强迫孩子道歉。有些家长认为不用体罚,就无法让孩子理解他做了错事,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责骂的力量”,其实让孩子畏惧,并不需要体罚,父母严正的叱骂,孩子便会感到害怕了。
无言的责备最恐怖。有些遭到孤立的人曾说,最痛苦的孤立是忽视,被骂也是一样的,“怒骂之中怀有期待”,无言斥责是对极恶劣的人非治不可的方法。
责备让人深思,让人看清自己。当我们明白,责骂可以让人成长时,便会去想“该怎么骂才有效”,其实不用去考虑这个问题,“以心责骂”就好,要让被骂者体会到责骂者的用心,骂人绝非为了发泄自身的气愤,而是为了敦促对方思考警觉尤其骂孩子的时候,必须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他被骂。
人还要学会责备自己。把被骂当作一种幸福,是一种人生境界。我们经常会护短,认为自己身边的人自己可以骂别人却不可以骂,但其实我们应该必须感谢“邻居伯伯”的责备,因为孩子从邻居街坊的责备中,可以学会社会性,学会自己面对社会,这在孩子人格的养成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正如我们目前很流行的一句话。你不教育你的孩子,会有人来替你教育。
骂人与被骂都有所学习;克服责备的体验,可以令人产生自信,不怕挨骂,便会敢于表达,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最后,父母不要剥夺孩子被骂的幸福。当孩子被别人责骂时,身旁人的处置方式极为关键,身边人应与责骂者应保持一致,不应轻易去抗议,而要冷静判断。让孩子明白,“老师和爸爸不会骂没有责备价值的孩子”,孩子便会对被骂感到感激,也一定能成为在被骂中进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