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上一个半年没更文的朋友,更了一篇文章——你希望的样子,我会努力实现。
看后才知道,他年仅五十多的妈妈,由于病痛已经悄悄离开了这个世界。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常态,也是我们最无能为力的事情。把他文章看完,发现自己眼眶酸酸的,想起了一些人、一些事。
是的,我们一直以为有很多时间,忙工作、忙生活、忙自己的小家,唯独忘记了爸妈。总是在想,等我有了钱,等我有了时间,一定好好陪伴他们。
却不知,世界上最无情的,就是“等待”。时间不会等我们,爸妈的老去不会等我们。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说,我们的父母大多在50岁和60岁之间,平均寿命按80岁计算的话,能陪伴他们的最多也就30年了。
就算你一个星期和爸妈见一次面,能陪伴他们的也就1000多天,如果一个月见一次面的话,刚好是365天……
我甚至不敢再看下去了,亲情是最该珍惜,也是最易忽略的感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习惯于将更多的爱与关注给予下一代,父母也认同并接受把生活重心放在第三代上。父母忽略了自己,我们也忽略了父母。
前几天,看到老师公众号里面有这样一番话:
我们大家在座的人,都有爹有娘,而我们有的也包括我自己,爹娘都走了。所以呢,我希望在座的很多人,如果你们的爹娘还健在的话,从现在做起不晚,好好地爱他们,好好地伺候他们,好好地哄哄他们,别太多的犟嘴,真的,不然的话后悔来不及。
这段话,是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里面的内容。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后特别有感触,然后一秒也不耽搁地打了电话给妈妈,当时已经是上午11点多了,但是我刚去买菜的路上。
这个点叫妈妈过来吃午饭,她本意不想来。带着4多月的小侄子,出外不方便。但听到我说想她了,还是毫不犹豫地过来我家吃午饭。
是的,仔细想想,曾经在外工作时,还隔一两天的就会打个电话回家,甚至天天视频。那时候,除了想孩子,更多的在找时间和爸妈联系。
现在回家后,忙生活忙孩子,每天像个旋转不停地陀螺,似乎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爸妈了。
一直觉得,忙完这段时间吧,忙完就去看他们。但事情哪有忙得完的呢?还好,我醒悟得不算晚,世界上最动听的情话就是——我经长大,你们还没变老。
特别幸福且骄傲的是,姐弟仨的家都离得很近,而我们家地段在中间,去弟弟家也好,妹妹家也罢,开车都是几分钟的事情。
所以,2018的愿望单里,有这样一条——保证一大家每个月来我家小聚一次。家人之间,真的应该时常聚聚,千万别等来不及。
我和妹妹,大多会商量好,最好每个星期回娘家一次,一大家围坐在一起。仍记得星期天的情景,妈妈过来吃了午饭后,弟弟开车过来接妈妈和小侄子。
一不小心,我又被他拉回了娘家。之所以说不小心,是因为家里还有很多饭菜,我和妈妈也已经聊了天,根本没打算那天回娘家。
经不住弟弟的软磨硬泡,带上孩子过去了,下班以后,易先生和妹妹一家也相继过来了。回娘家,并不是说娘家真的有很多美味佳肴,易先生曾经不止一次地说我为了偷懒就回娘家,其实是喜欢那种氛围。
有一种幸福叫妈妈炒的菜格外香,有一种骄傲叫一回娘家我就是大小姐,有一种甜蜜叫妈妈炒菜我站旁边陪聊试吃。
而晚点过后,大概就是最热闹的时候,易先生和弟弟、妹夫聊工作;爸爸带着他的外孙和外孙女打拳;我和妹妹、妈妈和弟媳,四个女儿一台戏,再加个小侄子。那其乐融融的画面想想都很美好。
所以,钱赚少点无所谓,事情没做完还有明天,但陪爸妈的日子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上次开玩笑和老师说,因为他的一句话,我们一大家又团聚在一起。而老师给我的回答,如今还记忆犹新。他说,尽孝这种事情,不应该是想起来才去做的,而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
是的 ,其实我们还能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工作之余多陪伴父母吧!一起去感受世界的精彩,一起收获更丰富的经历。
要知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父母亡,兄弟姐妹是亲戚。
别说来日方长,殊不知一不小心成了后会无期。趁着还有处去时,多点时间给爸妈,他们无时无刻不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