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以来就是霸道,亦如“成者王,败者寇”,或是“窃国者侯,窃钩者诛”。有没有“理”,取决你有没有“力”。这“力”当然是指的综合实力。
今天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卫冕冠军孙杨微弱劣势(0.13秒)不敌澳大利亚的麦克-霍顿,他失败了。
赛后霍顿大放阙词,讽击孙杨的言论在互联网上炸开了锅。而新闻媒体并没有对孙杨痛失首金有多大关注,大概是昨天夜里写好的新闻稿都要推倒重来了吧,这就尴尬了,转而聚焦在这一场舆论的混战上。
孙杨输了,确实挺可惜的,屈居第二名的成绩,已是他近年来的最好。却仍然有人不放过他,感觉金牌都是为他们争的一样,难道银牌就不是国家荣誉了么。孙杨他是输了,但也只输给霍顿一个人,并没有输掉世界。之前那些捧哏的,把话说得比相声还好听的人现在却倒戈相向。
假如今天孙杨拿到男子400米自由泳的金牌,可以想象得到头条是如何把他吹上天的。
然而捧得有多高,掉下来不一定接不住。
我们还在沉浸在08北京奥运会以来的金牌大国的梦幻之中,从刘翔背负着110米栏退赛骂名淡出人们的视野,孙杨的出现仿佛是游泳界的超级新星。
2011年7月31日,孙杨以14分34秒14打破了澳大利亚名将哈克特在2001年福冈世锦赛上创造的14分34秒56原世界纪录,获得了男子1500米自由泳比赛世界纪录,刷新了封沉10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夺得中国男子游泳奥运会第一枚金牌。男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夺得金牌,打破了由自己保持的原世界纪录,刷新了该项目新的世界纪录。
这个纪录,孙杨仍然是保持者。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输赢就开始学会质疑,就否决一个人付出过的努力。赛后孙杨哭了,这是他8年来哭的第14回。或许对于孙杨来说,哭只是一种宣泄的方式,这个25岁的男孩承载了太多的期待,压力和误解。
舆论是一种无形的利器,有时让人透不过气来。活在今天,这仍然是一个霸权时代,谁势力强谁就称王称霸。从“南海纷争”、“限韩令”、“里约奥运会首金”,新闻媒体人苦心孤诣,为中国历史的命运着想,制造着话题头条。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必逢金牌而赞颂,只要运动健儿们拿到奥运金牌就可以说是蓬荜生辉,接着就来刨根问祖挖出他的成长之路,打造出体坛明星形象,既获得了名声,又拥有了利益。那些没有获得金牌的或是银牌、铜牌的运动员们就无人关注或很少人记得,因为人们不在乎奥运会的过程,只看最终的结果如何,要看谁最强能成功。
奥运会那么多明归细则除去有关体育竞技的,至少有一条是为大家所共识,“成者王侯败者寇”。只要是胜利者,就会有很多人来粉饰。只讲胜负、强弱,而不讲是非。
霍顿的言行确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来对待孙杨,孙杨至少没有失掉王者的风度。今天他输了,还可以在其他赛事上赢回来。
但人们和舆论却输了,因为一次失败就看到了一个人所有的弊病,仿佛这些弊病就是失利的主要因素。有一些人孙杨是因为膨胀了,各种上综艺节目,“平时接商演,赛后哭瞎眼”。
流言的恶毒比霍顿的话毒辣千百倍,愚昧的讨伐更加彰显人们对于金牌的失落,因为这些人没有自信心了,不相信运动员了,只认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孙杨”。
孙杨不是圣人,他和普通人都一样有血有肉,同样有眼泪有欢笑。我们也许做不到与他同悲同歌,但偏偏之前要损不足而奉有余,现在是损有余而奉不足。孙杨,他该欠了你吗?
我们知道一个体育运动员岌岌于无名,他们需要通过很多荣誉来证明自己,而一些人利用他们作形形色色的包装,利用一切媒体渠道传播。这并不是为了体育运动员自己,而是那些人某己私利,只要有了声名才能圈钱。
中国的体育制度本身就使运动员变得压抑,运动员一旦成功在那些所谓赞助商的推动下难免就会变得膨胀、畸形。这就形成了一个恶劣的体育环境及体育文化传统。有人说孙杨“膨胀”,谁造的?刘翔“中国飞人”的名号,谁给的?
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老板们总会在奥运会过后,巧取豪夺掀起一番运动员的代言热,而那些所谓“落败”运动员们,有谁管过他们的死活。史冬鹏不也是在刘翔退役后,才上的位么。运动员的生涯很短暂,总有改朝换代的时候,然后我们会看到这一切又会重演,只是我们不知道明天谁会一举成名天下知。
道貌岸然的人们,有着极端的功利和极端的善于伪装,善于拉大旗做虎皮,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本质特征。今天你褒奖孙杨也好,贬他也罢,对孙杨个人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你对他的供献并不会使世界困穷。这毕竟是国际奥组委带过最差的一届奥运会。
没有人是不败的,孙杨也一样。可是最后仍然要祝福给那些人,他们知道他不完美却还爱着他。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