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已经大学毕业好多年了。
遥想当年,我并不是一个好学生。也许是自己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头脑发热,我在大学里读的是化学工程系。枯燥的反应公式、难闻的药品气味、不好看的同班女同学(其实也很少),让我很快就彻底对专业学习失去了兴趣。
曾经一度很迷茫,念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也没有谈恋爱,仿佛失去了人生目标。
好在自己还是爱读书的,虽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我经常会去学校图书馆借阅书籍。那个时候的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国演义》《曾国藩家书》《中国通史》都是我经常借阅的书籍。
读史使人明智。
曾感动于“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的豪情万丈,曾艳羡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淡泊名利,曾扼腕于“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无力回天。相比于专业,我花了更多的功夫去读历史书籍,不仅充实了我原本单调枯燥的大学生活,更让我以史为鉴、明白事理,受益匪浅。
2006年,我读大二,《明朝那些事儿》在天涯上火了。作为一部专门讲述明朝的历史书籍,它用通俗易懂的草根文字将七百多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朝代展示在世人面前,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轰动。那时候,大街里、小巷处、甚至出租车上,几乎都人手一本《明朝那些事儿》。
我也不例外。获知书出版的消息后,我第一时间翘课到书店去购买了全套精装本,共计126元。要知道那时候我每个月的生活费才600元,可我还是咬咬牙买了下来。
课堂上、宿舍里,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打开这套书,津津有味地欣赏。在书中,不仅有“朱元璋草根逆袭、于谦清白无双、袁崇焕千古蒙冤”等跌宕起伏的剧情、个性鲜明的人物,更有草根化的语言中寓含丰富,或调皮、或震撼、亦或发人深省。如:“所谓隐士,就是别人已经吃完中午饭,他还在洗脸的那种人。”“一具有名的尸体躺在无数无名的尸体上,这就是霸业。”“不经历黑暗的人,是无法懂得光明的。”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本书的魔力,我也是当年的“明矾”之一。
而我的大学生活就这样很快就过去了。虽然专业没学好,但庆幸地是增长了历史知识,也算是没有太荒废吧。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老家(一个三线小城),考取了基层公务员,工作忙碌而又单调。
闲暇之余,仍然爱读史,偶尔也会再翻翻《明朝那些事儿》,也愈发欣赏这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同样是公务员,同样喜欢历史,爱好写作,不同的是当年明月早已成名,拥粉无数。
而我也希望能从历史中汲取灵感,写出好的作品。对于起步较晚的我来说,这条路很漫长并且荆棘丛生,需要我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是我今后写作的常态。既使收益微薄也没有关系,就如当年明月所说:
所谓成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
《大学生活和读书专题联合征文》活动链接://www.greatytc.com/p/3515f7f0a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