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我是玛格丽~
现在可以说是人人自媒体的时代。
早几年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等内容平台还是很容易造神的,动辄10万+的阅读量,让人觉得这个赛道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
前年末,我也开始了公众号写作,却发现这条道路已经日渐式微。
前段时间跟一位去年才开始做自媒体,但是已经小有成绩的小伙伴聊天时,她分享说:
现在做自媒体,不能只做公众号、图文内容,直播、短视频拿结果更快。
确实,我也能看到她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从开始每天视频号直播和更新真人出镜的短视频开始的。
越来越多的幕后写作者,都开始进入了视频号、直播的赛道,例如古典、粥左罗、阿猫等。
看来,自媒体这碗饭已经开始挑人,那些内向、不擅长表达、不想面对镜头的普通人,恐怕是端不起来了。
02
真的是这样吗?我一度有些迟疑了,直到读到周岭老师的《认知驱动》,我才意识到自媒体不是非得扯着嗓子主动叫卖的。
书中是这么说的:
与之相反的“被动社交”这条路就非常好走,它不仅畅通不拥挤、安静不焦虑,而且还特别适合那些不擅长即时表达的内向成长者。
周岭老师给出了两个理由。
一、被动社交是用作品替自己说话。
作品,一直是创作者的硬通货。
过去的作家,不一致都是深藏作品背后,用实力赢得读者、粉丝的吗?
例如最近因央视播出同名剧《我的阿勒泰》的作者,李娟老师,过去几十年的埋头写作,创作出了一系列以偏远的北疆生活为背景的作品,为她赢得了一次次的散文大奖,成为很多读者心中的“阿勒泰精灵”。
周岭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李子柒更是一个在短视频赛道的佼佼者。
她在视频中从来没有跟观众交流,自己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的访谈,她一直默默地在视频中呈现传统的文化、生活和普通人。
这样一种冷淡风格却让她的作品展现了迷人的魅力,在国内外都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也引发了全网对于这种短视频形式的追踪模仿。
这正是被动社交的独到之处——无需刻意炫耀,无需迎合潮流,只需用独特的风格和高质量的作品来打动人心。只要作品能为用户带来高价值,自然能够赢得用户的喜爱和尊重。
二、被动社交能让内向者扬长避短。
我们都听说过相如赛马的故事,
同理,如果在自媒体赛道,内向者一定要用自己的劣势去跟外向者比拼,那么不但赢面不高,还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不适感,从而早早离开赛场。
但是如果正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选择了正确的策略,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说“微信之父”张小龙,虽然他贵为百亿身家的腾讯高管,但是他却从不抛头露面,很少参加公司会议,从不参加商业活动,甚至政府领导的会面,他也能躲就躲。
但是正是这样的方式,让他能够埋头于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在2005用三年时间让QQ起死回生,又在2010年推出微信,至今一直占据着社交软件的头号交椅。
特立独行的成功者,不是因为成功了才特立独行,而是因为特例独行才成功。
从科学的角度,这是因为内向者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擅长跟事物打交道,而不是人物。
一方面,内向者善于使用理智脑跟外界互动,外向者更倾向于于本能脑和情绪脑。
电影明星梁朝伟和刘嘉玲夫妇便是这样典型的代表。梁朝伟在片场可以跟对手沟通情绪和演绎的想法,刘嘉玲则更擅长打点跟外界的关系。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给人流向深刻的印象,并且获得很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内向者和外向者体内的神经递质分泌有所不同,也造就了他们行为倾向性的差异。
内向者体内乙酰胆碱分泌活跃,使得他们在逻辑思考和注意力集中方面更有优势,喜爱独处和安静;而外向者体内多巴胺分泌更活跃,使得他们精力充沛,乐于更多互动和交流。
这也是为什么MBTI和DISC这两种性格行为倾向分析工具,能够区分出外向者和内向者,并指导他们在职业或者生活方面如何让自己更自在和凸显优势。
由此可见,尽管表面看起来外向者更适合做自媒体,但是并不代表内向者就被排挤出了这条赛道--对于内向者,专注于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形成独一无二的优势,就是最好的战略。
03
如何做到持续的成功?周岭老师在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两条建议:
一、坚守长期主义
周岭老师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他开始写作的时候,也曾试图通过投稿外部平台以吸引关注。然而,这种方法耗费了他大量的精力。不断为不同平台修改文章,频繁地对外接触,结果却是推广效果不佳,更让他原本的写作风格变得浮躁凌乱。
于是,他做出了转变,拒绝广告、不参与互推,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的创作中。
出人意料的是,这些经过深思熟虑、精心雕琢的文章,反而获得了此前追求的认可,多家自媒体纷纷转载,读者主动联系,出版社也邀请他出书。
我认识的一些优秀的自媒体作者,如彭小六、弘丹、赵冰等,也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他们都是坚定的长期主义者,在成名之前经历了长时间的磨砺,坚持用作品为自己发声,因此赢得了市场和读者的青睐。
二、专注提升作品质量,传播有长期价值的内容
在如今公众号泛滥的时代,内容、主题相似的文章层出不穷。然而,为什么有些作者能够持续保持高点击率,拥有众多粉丝呢?
以连岳的公众号为例,每天清晨的文章一推出,不到十分钟阅读量便能过万,且几乎篇篇都是10万+的浏览量,这已经成为了常态,令其他公众号作者望尘莫及。
连岳曾是报社记者和专栏作家,他的公众号文章写作风格独树一帜,见解深刻且富有洞见,能够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成果自然是他长期努力的结果。
由此可见,在自媒体领域,传播途径并不是稀缺资源,真正稀缺的是高质量的内容。
只要作品能够为他人带来价值,就永远会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与支持。
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有人认为在当今的时代,酒香也要出去吆喝。
但不可否认,吆喝的前提是酒香。
对于内向者,如果本身就不擅长吆喝,那么就要更用心去酿造香味扑鼻的好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