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是一条河,我们是这河里的船儿吧。初启航,原来是这般模样。
01 小屋中的读书时光
1997年11月,儿子四周岁,我们一家三口临时租住在居委会的一处平房里。
是楼群里的一处不起眼的小平房,一进门是居委会的一大间办公室,里面摆了四张办公桌,右侧靠墙的地方有一张黑色人造革的长条靠背沙发,墙角有一大盆翠绿挺拔的风车草,窗台上摆着小盆的芦荟、文竹、仙人掌、万年青。
我们租住的是里间屋。屋里除了一张双人床,贴墙摆放着放杂物的箱子和柜子,再就是简易的可折叠的桌子椅子了。桌子是我们的饭桌,也是学生们上课的课桌。再往里边,是个小小的厨房和洗手间。
青瓦傍晚五点至六点半在小屋里给几个初中生上课。我和儿子没地方呆,就呆在居委会的办公室里。或者,出去遛弯,沿着环钢路——现在叫千山西路,要么往东,要么往西,随意地走走停停。
累了,就依旧回到办公室,办公室里除了桌椅沙发,就有几盆花。我和儿子无事可干,只能早早准备好一本书,我给他读故事。故事书也仅有一本,就是那一本无数孩子读过的《365天天都有好故事》。
我和儿子坐在沙发上,我读,他听。书是纯文字版的,里面几乎没有插图,所以儿子也不用看,就随意地坐着,或者趴在沙发上,听我慢慢读。
儿子听着听着,就入了迷。一个故事读完了,他并不罢休,总是让我反反复复地读,直到这个故事完完全全吃进他的脑子里。
就这样,一个故事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读到后来,偶尔,我一个疏忽读错了哪里,儿子立马就兴奋地大叫起来:“妈妈,停!停!你读错了!”
然后凭着他记忆中烂熟的情节,毫不费力地纠正我,那时儿子很以这样的“权威”而自豪。那会儿,在儿子的眼里,妈妈还是个无所不能的人,能纠正妈妈的错误,在他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分外自豪。
就这样,在我反反复复的朗读中,儿子一遍一遍加深印象,直到他把一本故事书的大部分故事,分毫不差地背下来。
六点半,青瓦下课了,我进里间忙着准备晚餐的时候,儿子会拿着那本故事书,按照他记忆中的故事,对照着书一字一句去对应,这样日积月累,他就无师自通地认识了好多字。
我知道儿子认字已经是好几个月之后的事了。
那一次,学生来上课,儿子端坐在外间沙发上,正用一双小胖手捧着满书的文字看得津津有味。
一个女生看着这个小小的孩子,觉得有趣儿,就走到他身边,好奇地问了一句:“你认字儿吗?”儿子马上自豪地答:“认识!”女生吃了一惊,说:“那你给我念念。”儿子就大模大样地先读标题,然后一路流畅地读下去。
女学生这下吃惊不小,大呼小叫起来,说你们看啊,天啊,老师家孩子是神童啊,认识这么多的字!
她这么一咋呼,几个初中生立即围了过来,儿子这下可有用武之地了,大大抖起精神来,像模像样地展示了一番,真是技惊四座!关键是一个字也没读差!
说实话,我也吃惊不小,哪里想到小小孩童竟会有这样的独创认字法,同时有这样惊人的记忆力!我们只不过是每天里读读说说,原来就可以有这样神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