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在苟且的生活里困顿了近六个月,终于拿起了书本静心细细品味,终于在浮躁了一段时间后,默默地和自己讲和,又能平静地写写文字,哪怕毫无稿酬只为记录自己的生活。
为工作所困,就在诗歌里抵达远方吧!今夜听着细雨抵达,来聊一聊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诗人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中写到: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击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
无论谁死了
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为我,也为你
关于这首诗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解读,甚至在同一个时期不同的人眼里也有不同的解读,今天再来读,我更愿意把它解读成一种被需要,更愿意解读为这样的被需要是一种极致的幸福。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生而为人,我们是社会关系的集合体,不可能独立于人群之外,我们需要他人,同时也为他人所需要,哪怕是“小小的泥土”,也要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因为我们的存在,才有完整的意义。理解了这一点,我想我们必将坦然面对每一个不同体,学会尊重谅解每一个人。
“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击 /欧洲就会失去一角 /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你的朋友和你自己 /无论谁死了 /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死去 ”,读到这里,也许在诗人生活的那个时代,在《丧钟为谁而鸣》中,我们看到的是战争之于人类,带给大家的伤痛,之于今天,我更愿意把它解读成人与人之间相互扶持,相互依靠而存在。当我们学会把自己置身于被需要的情景中,我们便会学会共情,学会彼此沟通与理解,学会珍视自己,珍视朋友,珍视爱人,珍视每一个身边人。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为我,也为你”,面对残酷的战争,最有良知的作家站在了全人类的高度,审视这疯狂的人类发动的战争。也正是因为大多人觉醒,才有了整体格局的相对安宁。我不想奢谈社会担当,但至少每一个该让自己意识到,每个行为都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至少做那个正能量的人,做那个社会正向发展中的支撑力量。
有一句话说“真正的英雄,是认清生活真相,依然无比热爱生活的人。”我们的存在,都在需要与被需要中,没人是一座孤岛,愿每一个夜晚都因为感受到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安然入睡,愿每一个夜晚都因为创造了微小而确定的幸福而欣然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