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时,心里有点犹豫,在想,这是不是有点矫情了。可是当我看见100天这个数字时,这个词语就从我脑子里蹦出来,心心念念,无法去掉。那就遵从内心的意愿吧。
100天,对于简书中的日更王者,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对于我的生命来说,也只是一段很短的历程。但是这段历程,却让我的人生遇见了更美的风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进入简书的起因,就是想证明自己,证明我也能写。我要让别人知道我本明珠一颗,只是掩住了光芒。
开始写了几篇随笔,自我感觉良好。每天写完,自己都会欣欣然地读几遍。
可是写了几篇以后,我就开始感觉才思枯竭。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又不想无病呻吟,每天对着手机屏幕,心里就会感觉焦虑。那个时候,感觉每一篇日更都像是在分娩,必得经历一番挣扎和阵痛,可是产出的却是让自己都无法满意的作品。
那时,我也会写文章抱怨。抱怨自己白读了那么多书,留在脑子里的,只剩下一团模糊的影子。
我很迷惘,也很矛盾,我甚至一度怀疑日更的意义是什么。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出路,出路在哪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简书不缺乏温情。
当我在文中流露出焦虑和退意的时候,有简友留言鼓励我,安慰我。开始我并不懂得互动,可是他们依然会给我点赞,这让我感觉很温暖。
我的心慢慢静了下来。梳理一下自己,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焦虑,就是因为我进入简书的目的不对,我想向别人证明自己。我把自己的价值寄托在别人的肯定上,所以我才会累。
记得,我曾给一位简友的文章留言,说自己有时感觉日更是一个负担。他回信息,那是因为你不够爱。
这句话对我不啻当头棒喝。我不是为了爱而写,所以才会生出许多计较和烦恼。
我重新定义了自己留在简书日更的意义:人生苦短,每一天都值得留下记录。
心里想通了,负担也就放下了。此后,每天就是用心地写文,不再去关注文章外的事情。有人给我点赞,我自然欢喜,没人关注,心下也是坦然。
我把自己的账号当成一块花圃,我每天用心地施肥浇水,修剪打理。这块花圃或许不会芬芳馥郁,但是哪怕是长出一颗小草,绽放一朵雏菊,我也会陶然自乐。
我从来不肯应付任何一篇更文,认真写下每一篇日更,既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点开我文章的简友的一种鼓励。
写文,读简友的文章,读书,充斥了我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有时夜深了,我还在更文,有时晨曦还未出现,我已经趴在被窝里开始日更。
身边人会问,你想当作家吗?这个岁数了,干嘛要受这份累。我一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不想成为作家,我只是想跟文字相亲相爱。为了自己所爱,即使付出几分辛苦,心里也是愉悦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这么写着写着,我居然偶有文章上榜,虽然名次不高,但已足够让我欣喜。再有一天,突然发现我的文章上了榜首。我不敢置信,我的小小花圃,居然绽放出了艳艳的牡丹。
我知道,这些上榜的文章,有简书伯乐和理事会对新人的鼓励,也有很多老师简友对我的帮助和肯定。当我在榜上看到我的名字时,欣喜的并不是这份荣誉,而是它让我感受到自己被温暖包围。
除了我的好友,我从不曾在我的文中具体感谢过哪一位简友,不是不知感恩,只是羞于表达,只能将每一份感激都留在了心里。
想想最初进来,我想要证明自己,想要获得成功,也会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失落。如今,我才发现,成功一直伴我左右。
成功不是金榜题名,不是鲜花簇拥,不是头衔地位。每天舒心地写完一篇更文,是成功;素未谋面,却得到别人热情的帮助和鼓励,是一种成功;给别人的文章一个赞,一句评语,能够让他因此而心生欢喜,也是一种成功。这些,我不曾缺过。
日更一百天,我不确定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多少提高,但是能确定的是,我很充实,也很幸福。
我加入了一班,只因为一句话:十年之约。这种约定,会让我感觉很安稳,很笃定。一群人,一个约定,一起前行,即使在凄风苦雨的日子,也会感觉到温暖和希望。
其实,我是一个贪心的人,我想要的不仅仅是十年。我想与简书,与简书中所有的书友携手,一起读书,写文,看风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