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此篇毕,我对家庭作业及暑期作业的重建逐渐建立起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较为清晰的认知和理解。通常,下课铃声响起或是一个学期的帷幕终于落下时,家庭作业、暑假作业,是我们教学中最容易放松警惕的环节。此篇研究报告,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业观。
我时常提醒自己做一个学以致用的人。于是试图从这一充满理论基础和实践调研的实证派研究中,吸取到助益于自己工作的可观养分。对于新手教师和新时代的教师来说,认知层面的,实操层面的,我都心向往之。
一、“幸福作业”的受众群
幸福,是现代社会人类穷极一生的追求。“幸福作业”力求“轻松有趣”、“一举多得”、“亲子共赢”。例如常州某小学日常家庭作业项目:周一“美文神探”,周二“能级pk”,周三“龙娃说事儿”等,仅从题目上来看,就足够吸引眼球。暑期作业更是以“走进社区,幸福牵手”的小队活动来开展,学生自由组队,家长自愿参加,各小队自主选择项目,运用多学科知识形成最后的研究报告,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报告形式也多种多样,可以是现场新闻报导,可以用图片和数据说明问题,可以附上调查问卷,可以设计温馨标语,甚至可以是一台联欢会。
看到工整又规范的研究报告时,我的内心充满了赞叹,也产生了惊讶和疑惑。我想,如果这份暑假作业交给我现在所执教的二年级小豆子们,结果会怎样呢?没有老师的指导,连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几乎都很难进行下去的他们,会溃不成军吧。社区活动的幸福暑假作业,能够促进孩子们交往能力的提升,但不得忽视的是,基本的合作观念、探究意识、沟通能力仍然是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因此,小学中高段是新型作业的理想受众,“学生主导”的实现才有更多可能,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合作、探究、交往在小学低段存在的可能性。低段可以降低内容和方式上的难度,增加教师与家长的引导、辅助比重。
二、幸福作业的大桎梏
传统作业包括暑假作业多为单线模式,譬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遍”、“每天写一页字帖”、“至少读两本书,并完成读书手抄报”等等,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家长的监督可有可无,内容单一机械,做起来枯燥乏味。特别是在小学低段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稍显薄弱时,作业便成为一种复习和练习的日常,毫无“幸福”可言。
义务教育阶段,“幸福作业”存在实际的困难。首先,微博热议的“教师给家长留作业”,让教师和教育行业备受非议。作业稍稍要求能力上的精进,家长便颇有微词。正像研究报告中提及的那样,家长对待作业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自我效能。学校工作、班级工作的开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家校合作、三力共驱,从教育者的视角来看是共识的高效途径。也许视角不同,观念和做法也就不同吧。至少目前,家长是实现那些带有一点理想主义色彩的教育环节的最大桎梏。他们或因为时间不足、精力不够、能力欠缺等产生畏难情绪,或因家校界限任务分工的不同见解产生敌对情绪,或者本身对教育的理解上与现在的学校教育存在观念上的冲突。当然,这可能是我个人将家庭、家长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过于放大,也可能是我尚未掌握到调动家长积极性、促进家校高效合作的方式方法。
三、幸福作业的好未来
但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仍然对“幸福作业”的未来有着无限期许。研究报告的结果中,我看到一群这样的学生:自信的、积极的、合作的、开放的、能动的、有力的、关怀他人的、关心世界的、满头大汗却热情洋溢的……知识于他们而言已经变成自我实现的工具而不是生命的主宰。欣喜!假如我们细细地体会这过程,从无到有,从争论到达成一致,从默默不语到做点什么,是成长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假如我们再细细地把合这过程,还有没有其他东西映入眼帘呢?会遭遇到什么样的阻碍?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是不是也想放弃?结果是否能达到内心的期望值?如何疏导和提供帮助……
我一直觉得,教师是提供帮助的人,是一起成长的人,而不是指导,也不是教会。教师与学生是共生共长的生命共同体。家长也是。一项研究得出的结果和效果是喜人的,耗费的人力、财力、物力、精力是我们普通的奋战在一线的新手教师难以完成也无法想象的。我不想找什么大环境、小环境的原因,只想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带上使命和信仰,潜心用力,并且相信,“新基础”终会到来,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唯一遗憾的是,想对“幸福作业”的具体操作细节和详细内容有更多更深入的学习,希望与知晓的同仁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