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名字是《追风筝的人》,其实风筝就是善良,勇敢,正义的象征。追风筝其实就是对善良,对正义,对勇敢的追求。在这本书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拉辛汗在给阿米尔的信中写道:“亲爱的阿米尔,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
阿米尔从小和自己家仆人的儿子哈桑一起长大。哈桑从小对阿米尔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亲爱的阿米尔少爷,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给予阿米尔的是无尽的信任和忠诚。而阿米尔呢?他认为是哈桑抢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父爱,用哈桑不懂的语言去侮辱他;在看到阿塞夫对哈桑进行性侵的时候,选择假装无视;在得知自己父亲最讨厌欺骗的时候,栽赃哈桑偷窃他的手表和金钱企图赶走哈桑。哈桑在知道了所有的真相时,依然选择:“为你,千千万万遍。”而阿米尔虽心怀愧疚,但仍选择跟父亲在美国开始新的生活,娶妻生子。虽然在无数个夜晚他做过的这些事情令他难以入眠,但是他仍然选择将所有的事情遗忘。直到父亲去世后的一天,他接到拉辛汗的电话,拉辛汗对他说,这里有一个可以重新让你变成好人的机会。在这一瞬间他想是拉辛汗是不是知道了所有的事情,拉辛汗会如何看待自己。在经历强烈的心理斗争之后,出于对拉辛汗的情感,他选择去找拉辛汗,看一看这个让他变成好人的机会到底是什么。
拉辛汗说他知道所有的事情,并告诉阿米尔哈桑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在阿富汗当时的社会中,阿米尔是被公众所承认的可以继承父亲的一切东西的人,而哈桑却不能被承认,所以只能给予他多一些关心。往事一幕幕浮上阿米尔的心头,父亲找最优秀的医生为哈桑治疗兔唇;对哈桑的信任和关心;在阿米尔提到让哈桑和阿里离开时的暴怒;哈桑离开时父亲的不舍,都体现着他对哈桑深深的爱。父亲的孤儿院,父亲对路边乞丐的施舍都是父亲在赎罪,是对自己年轻时所做的事情忏悔。拉辛汗还告诉阿米尔阿里,哈桑以及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他们以前一直生活的房子里,阿米尔的心里泛起了涟漪。当拉辛汗提出要让阿米尔去找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时,阿米尔犹豫了。他不知道值不值得他去冒险,毕竟从年幼时起,都是哈桑在他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而他选择逃避。他想起了在和父亲去美国的路上,父亲挺身而出只为救一个素昧平生的妇女的时刻,他想到了年幼时父亲总是说他软弱,不像自己的儿子,最后他终于选择去找回他同父异母兄弟的唯一的儿子。
为了救索拉博,阿米尔只身来到塔利班组织的一个据点。没想到遇到的塔利班头目竟然是阿塞夫。年幼的索拉博在那里经历了自己父亲年少时经历过的事。这一次,阿米尔选择了勇敢面对——和阿塞夫单挑。但是最后,依然是索拉博救了他就像以前哈桑一直为他挺身而出那样。他开始慢慢的接受这个孩子,他同父异母兄弟的唯一的孩子。或许阿米尔本就不是坏人,奈何当时年少,因为害怕而选择了逃避。
最后他们历尽辛苦终于到达了巴基斯坦。在他准备送走索拉博时,才知道拉辛汗告诉他的收养索拉博的夫妇根本就不存在。或许拉辛汗的本意就是想让他抚养索拉博长大吧。他读到拉辛汗最后写给他的信时,他终于被深深的触动了。他选择带索拉博回美国。他承诺再也不会送索拉博回孤儿院。这个身体和心灵都满是创伤的孩子终于开始慢慢的接受他,接受他的关心。但是因为索拉博的签证问题,阿米尔被逼无奈,只能选择暂时送索拉博回孤儿院。他和索拉博商量,索拉博祈求他不要再送他去孤儿院。就在那天晚上,阿米尔的妻子打电话告诉阿米尔可以办到签证的时候,索拉博选择在浴室自杀。幸亏发现及时,索拉博得以幸存。最后他们终于回到了美国,但是索拉博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再信任任何人,不再与任何人交流,对生活没有任何眷恋的小孩。他唯一向往的就是以前和爸爸妈妈以及莎莎(哈桑的母亲)一起在阿富汗的日子。终于塔利班失败了,阿富汗解放了。他们回到了阿富汗。阿米尔的妻子对于索拉博的沉默已经习以为常,但是阿米尔依旧在努力和索拉博拉近关系。
阿米尔带索拉博去追风筝,向索拉博讲述他和哈桑如何在追风筝的比赛中取得第一名的故事。告诉索拉博,哈桑为什么每次追风筝时都不用看风筝就能提早知道风筝在哪坠落。终于,阿米尔看到哈桑对他点头了,对他的话表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