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落落最近在看一本书,正是这本书鼓励了她决定开始用写作直面自己的内心,释放出那个被恐惧给压抑多年的自我。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接纳,却总是奢望着向外索求别人的接纳,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古怪的事情。
余落落这几年报过不少的写作班,学费从几十到一千多都有。她喜欢看奇幻故事,也尝试着写了一些奇幻故事,可故事毕竟是虚构的,余落落并不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人。
更何况余落落从来都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就连在日记里,她也时刻用理性来提醒自己,这件事应该这样去想,那件事应该这样去做。
她不敢把内心深处隐藏起来的阴暗面暴露出来,即使是暴露给自己。她总是担心这样不讨人喜欢的一面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然后那些寥寥无几的几个人会恍然大悟:原来你是这样的人,你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爱别人,你只爱自己,你是个自私冷漠的讨厌鬼!!
余落落心里很清楚,她确实是这样一个非常以自我为中心、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她之所以与外人有联结,大部分也是为了向他们索取很多的爱和关心。
可是爱这个东西,当你特别渴求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你在沙漠中行走,渴得快死时的一瓶水,喝进肚子里以后,很快就踪迹全无。你永远都在渴望更多的水,那是你维持生命的东西。
在余落落那遍布裂缝的干涸心田上,那个小小的余落落永远都在抬头望天,祈盼着老天爷赶紧来一场大雨,可她从未想过,低头在那片心田上给自己努力挖掘一口甘甜的水井。
余落落假装喜欢写作,其实她真实的想法却是:写作可以获得别人的认可,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再不济,还可以赚钱呢!!
她在简书上写故事,积攒了一千多个粉丝,然后就以灵感枯竭为理由放弃了,她又在头条上写,明明自己的情感贫乏,还要写情感领域,那些硬生生掰扯出来的感情,就连她自己看了都觉得虚伪。
没有情感也就罢了,她连思考能力都欠缺,拗不出感情,写不出观点,这让她非常挫败,又以照顾孩子为由,丢开了积攒了一千五百多个粉丝的头条账号。
后来她在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娜塔莉.戈德堡的《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
她看到过很多次那句写作人常说的话:我手写我心。可是她从未真的写过她的心,她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她的生活太平凡了,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
更何况,写作班里一直强调,在写文章的时候,要事先想一想你的读者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读你的文章,你可以给他们带去什么价值。
余落落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没人会愿意去读一个普通到尘埃里的女孩的故事,更别提这个女孩一点都不可爱。
可是娜塔莉在书里说:
说出我们的姓名、我们住过的地名,写下我们生活中的细节,凡此种种皆有重要意义。
……
我们生活过,我们的片刻都是重要的。作家的责任便在于此:去传播缔造历史的细节,去在意欧瓦托纳那家咖啡馆的橘红色雅座。
写作时,把一切都放开,设法用简单的文字起个简单的头,表达内心深处的想法。一开始并不会很顺利,但就算力不从心也无所谓,你正在剥除自己一层层的外衣,正在暴露自己的生命;
那并不是你的自我想要呈现于外的形象,却是你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样貌。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写作带有宗教意味;它将你撕裂开来,并软化你对这个尘世的心胸。
心理学上的书写疗法是这样定义书写的意义:书写,就是把不能透光的阴暗面放到纸上,当这些被你遮盖的阴暗落在纸面上时,你内心瘀积的负面情绪就可以流动起来,最终流出你体内。
是的,在开始写作前,余落落必须先和内心那个自我联结起来,让她自由自在、百无禁忌、无所羁绊地说出她这么多年一直不敢说出来的话。
那些被镇压在潜意识里的呐喊、愤怒、恐惧还有怨恨,从来都没有真正地消失。它们在余落落一层层封印住的内心深处,像一条条血脉那样,悄无声息地在流淌。
曾经余落落的心也柔软得像块棉花糖,可是在她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它经受了太多的伤害,被伤得千疮百孔。为了不再使它受伤,为了活下去,余落落决定不看、不听、不想、不问,用一把名为“不在乎”的铁锤把自己的心夯实再夯实。
夯实后的心果然有一点刀枪不入的感觉了,可是副作用却是,因为压抑得太久,她忘了怎么爱、怎么感受、怎么接纳自己、怎么宽待别人。
她时常感觉自己带着一颗沉甸甸的石头心,外表看起来还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实际上早就成了一个无心的怪物。
现在她用写作来疗愈自己,把这颗石头心泡在写作的水中,一点点的泡软,一点点地舒展开来。诚实地去面对她内心中那些不敢言说的秘密,真心拥抱那个最真实,却被她关在心底多年的另一个自己,对她说一声“对不起,这么多年委屈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