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聚焦学习数据 赋能学生成长 信息化专题工作坊
特邀专家:陈蕾
活动时间:2023年2月11日
一、通过数据观察孩子,和以往的教学有何不同?
数据的本质是互动,从以往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转变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样化互动,而科学、有效的互动是以精确、直观的数据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以直观的数据被及时记录下来,教师能够从数据出发,直观感知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反馈,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判断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及时做出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即,从即时性来看,学习数据更为迅速、高效,学习过程与成果都能够得到即时反馈;从互动性来看,以往教学更倾向于教师主导,学生之间活动较为简单,学习数据可以让更多学生加入到课堂活动中,交流互动模式多样化;从教学决策来看,学习数据是以当下课堂中学生反馈为基础,能够做到“有理可依”,避免教师的“主观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数据观察孩子,或者是将数据作为教学决策改变的根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确立本节课/本项任务活动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而决定所需的学习数据,最后才能够根据课堂上数据与预设的差异,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不同数据,进行不同决策这部分,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正确率在60%左右,你会如何继续组织教学?
1.不同的学习数据,说明本班学生知识内化、输出的程度具有差异性,教师能够根据数据更直观、科学收集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由于学生的反馈是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在轻松自然的课堂环境中做出反馈,避免因害怕“出错”产生的退缩情绪。
2.同侪教学法
同侪教学法:即让学生教学生。当学生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后,基于输入基础上,需要对同伴进行清晰明了的输出,同时对他人的想法也需要听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思考,通过与他人交流,固化/修正原有想法。由于需要有条理性地输出,学生需要在前期积极思考,组织语言,用输出倒逼输入,形成良好的闭环。
同侪组成,小组限时轮流讨论,书面反馈 教师二次提问同概念问题 二次投票
三、假如你准备和大家做一个10分钟的分享,你会怎么分享?简单的罗列下提纲。
1.什么是学习数据?
2.什么是同侪教学法?如何根据不同的数据采取不同的决策?
3.如何通过课堂活动创造数据?创造数据的活动流程应该是什么?
学生个人完成任务
记录任务
发言输出
小组讨论
汇报成果
4.通过本次学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