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因为一句话、一件事、一部电影、一本书或者一个人,突然变得特别有冲动而正经地启动一件事?
仿佛看到不少人一边点头一边说“会”。
想说,羡慕你们。我已经有几个月没有这样的感受了。
在那以前,我也是你们当中的一员。
那时觉得自己挺有热情、干劲的同时,期望自己更为成熟稳健点,不要那么容易被外界像弹片一样拨动心中的弦,颤抖着歌唱着,弹片一停,弦止音乐消失。
人是不是都如此矛盾,拥有时习惯在优势后面加个“但是”,心里渴求另一端的世界;失去时,又发现原先站着的那块地方,无风无雨只有晴却已经回不去。
今天,有些不同,那时的我好像折回身来了。
早晨我重听《坚毅》这本书,听着听着,心里想做的几件事就如漂流瓶丢进大海,先是沉没,接着缓缓地浮起来,在海面随着波浪轻轻地摇着,像在跟我轻声地歌唱,那波纹就是最好的五线谱。
记录下来,好让自己真的行动起来。
第一件事情:继续清理衣服。
冬天的衣服被我压缩在一个可以猫下我的大箱子里,束之高阁。现在主卧衣柜里的衣服是夏天和换季时的衣物(包含衣裤裙、内衣、袜子、围巾等),全部收下来,应该要用2个冬天一样的大箱子。在这之前,趁着冬去春来,我已经把一大箱子的衣服喂给了小黄狗,换得0.99元。
按理说,衣物并不算多。还说一点,衣服我是做好归类的,拿取方便。
为何我还要继续清理衣服?
话说周末我又要出去2天,有一个事情必须做,那就是收拾行李。如果你以前就是我房间的吸顶灯,你会发现,我一般都会等到出发前半小时才慌忙地收拾衣服。
我会一直拖延到最后才做这件事情,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他潜意识之类的暂且不说,要说一个——我觉得选择衣物特别费神。场合对衣服的要求,极简主义出来作祟,奢望一双鞋子(行头)能否搞定所有场景……诸如此类!
也曾用清单来分担,却无济于事。
今天听了《坚毅》,我明白过来,是决策消耗我的毅力。
几件挂起来叠起来的衣服浮在面前,我一年都碰不到它们一次,为什么还要留在那里,占了位置却没有得到青睐,委屈得如同宫佳丽,盼望着盼望着,月圆月缺月又圆,心死了千遍万遍。
于是想,如果衣柜里的衣服足够精、少,把固定场景的几套衣服放在固定的位置,一旦要外出摘取丢包里就好,岂不省心省事。
这个决心一升起,之前某些顾虑,如重要的人送的、某种特殊纪念意义、某种特定场合可以穿等等,就像卸下的弹簧无法弹起。
这个事情,今晚就可以做。
我还准备发一条朋友圈,看看谁的年龄身材和自己相近,衣服送她们,只需快递到付。
顿时看到衣柜又多出更多的空间,里头都是自己真正用得上的东西,决策因此会变得快而准,简单高效,是我想要的样子。
第二件事情:记录每天做成的3件难事
我们会给自己列出一日待办事项,如3只青蛙(重要事情)。一天下来,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对它们进行打钩或者打叉,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反馈,而反馈总带着一种审视,高高在上的指指点点。
你是否有过这种体验,一天马不停蹄,到睡前发现依然有不少事情还没做,挫败感上来,压力随之陡增。
其实你已经做了很多事情,连喝水的时间都在忙活了。
只是,你潜意识里觉得待办的事情被完成是理所当然,来不及尝一下完成的快感,就赶着做下一件事情。
现在换种做法,如果我们把一天做成的3件难事特别描红,心情会如何?
你有3件困难的事情都做到了,这种被点名鼓励的时刻,就如青草得到了反刍。
单是想想,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我决定,今天做起。
而现在,我已经把今天第1件难事做了,我会好好记录下来。
此刻心情,开心。
第三件事情:设置倾听日
这让我想起轻断食日、冥想日,都是为了慢下来,感受周围。
轻断食,让进食、肥胖慢下来;冥想,让呼吸、思绪慢下来;倾听日,让嘴巴、自我慢下来。
在交流中,我有两个特点,思维跳跃和爱打断他人。根本原因,就是我心中眼里没有别人只有自己造成的。
追求效率和结果的我,慢慢地失去耐心,也慢慢地变得蒙蔽,而倾听则让我更好地感受他人,理解他人,从而把那颗心变得更柔软和谦卑。
计划每周一为倾听日。本周已经是周四,那就设置在周五,也就是明天。
要做点什么准备工作吗?
还是安静地迎接它的到来,打算明天早上起来,跟自己说声:“早安,倾听日。”
听我说了这么多,你想听听《坚毅》一书到底说了什么吗?
如果你已是樊登读书会会员,直接搜索“坚毅”即可收听;如果你不是樊登读书会会员,你可以微信私信我,我给你发链接。
我相信总有一个点让你行动起来,哪怕是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