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是《感召力》这本书。讲的是如何运用领导力语言来获得群体的认同感,以更快的达成自己的目标,获得多人的簇拥,产生认同感,幸福感和得到感。
作者从科学的角度,把人脑分为了三大板块。
分别是本能脑,情感脑和逻辑脑。这三个部分在形态和功能上彼此分割却又在对同一事件的处理上紧密相连。
这三个部分符合我们人体正常的生理结构,以及在数亿万年历史以来的发展状态。也可以跟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德情里三部分相对应。
得,即信任,对应的是本能脑。表示的是获得领导力语言的前提是他人对你产生信任。
情,即关心,对应的是情感脑。表示的是要让听众接受你的领导力语言,首先你讲的事情是他们所关心的,或者与他们有关。
理,即正确,对应的是逻辑脑。表示的是我们所说的语言,要符合我们正常的逻辑习惯,合情合理,用道理来说服别人,让别人对语言产生笃定。
换句话说,我们的语言要从这三个方面逐层递进,才能更好的影响别人,产生领导他人的效果。
首先,遵循人类的本能是领导力语言的基础,也就是我们的话语要符合本能脑。在人类最原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忍饥挨饿与野兽,自然灾害等做斗争。这时回避危险,寻求回报,变成了我们的本能。底层逻辑,也就是我们的话要符合人类的天性,顺应自然的铸造。
从我们的外形来说,我们需要有强劲,真挚,性感的领导形象。强劲带给人一种安全感,无论是你的外表还是你低沉的嗓音,对听众来说,让其感到安全,可以很好的避免危险。真挚也就代表着你的真心,会换来他的信任。在领导中就更容易说服别人,培养大家的认可,和你一起行动。而性感则是人类天性中有关生理的一部分。这部分也表明人类的生理需求需要被满足,人类付出的感情,例如对你的信任,希望得到情感上的共鸣,并且得到回报。
当然本能脑这部分还包括,你需要友善的对待他人,你可以用呼吸节奏来影响他人,也许你的目标感也很好的刺激对方的镜像神经元,让他情不自禁的跟随你。
满足了人类的第一生理需求以后,领导力语言便可以拔高一层,注重情感脑。
如上文所说,情感脑说的是与他人有关的事物,体现的也是对听众的关心。
说到情感也就离不开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离不开文化和历史。也就是说,在情感脑这方面,故事比道理更加吸引人。
若要引起他人的关注,展现出我们对他人更多的关心,不妨用故事来开始你的语言。讲故事特别是自己的故事,更能产生权威性,别人对你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人们之间的距离感也会大幅下降。因为你在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足够真实或许观众会跟你产生共鸣,很好的刺激了激素的分泌,活跃了他们的神经元,使他们更能带入其中,与你感同身受。此时你可以用任何故事,任何历史进行主观的分析,来证明你的任何观点。再加上一些奉承,表达一些你对听众的关心,加上重复与夸张的修辞来感染情绪,渲染气氛,满足听众的情感需求,对你的信任也就进一步加深。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来到逻辑脑。 顾名思义,要符合人类的逻辑,但并不是讲大道理,而是达到人类生理心理上的平衡。比如我们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很好的,符合我们语言的韵律,达到一种平衡且对称的状态。又例如,我们会经常看到广告标语:不是...而是...;减少...提高...。
这些话语能更好的产生信服力,使人我们对其的理解更为深刻,更好地对其产生记忆。再进一步,重复不断的记忆,会改变听众的观点,进而改变他们的立场。此时你就完成了整个领导力语言的闭环,从人类的本能出发,获得他们的信任,达到他们的情感需求,进而用逻辑结构来获得他们对你的笃定。
当然,我们没必要刻意记住这三个模块。
在写文写稿时,稍加注意便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
我是大喜!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请大方的给出你的赞。我们总会说出我们讨厌的人,但对自己喜欢的人却又默默无闻,希望你也可以大方的展现你对他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