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儿子上过课,整理笔记,我看了一下份量我认为他40分钟左右估计能整理完,一个小时后我进去看,他只写了大概十个字左右,说真的当时特别生气,愤怒。我看见当我进去看到他写了多少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错了,我也就压住了火,感觉大吼大叫,骂他一顿也解决不了问题,然后我就说“妈妈选择无条件的相信你,结果呢?”,现在回想这句话其实带有指责,不信任,再加上我的语气也不是很好!儿子说“妈妈,你别这样说好吗?我听到感觉心痛”,当时听到儿子说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是啊,我为什么要斥责他,是因为他没有满足我?还是没有实现我预想的结果?还是我非要让他难过我才开心?还是我怕他离开我而死死的抓住他?我不由想起周四《由内而外的教养》读书会小伙伴们分享的“安全感依恋模式”我可能是常常因为被父母拒绝我的需求,不能和父母进行适时沟通导致不安全的回避型依恋,而我又把这种模式复制到我儿子身上,甚至更甚,回想以前我甚至还做出让他感到迷惘,恐惧的事情。
值得庆幸的是依恋研究还表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可以改变,而且孩子与父母的恋关系也可以改变。这意味着孩子在任何时候做出积极的改变都为时不晚。研究还表明,除了和父母的关系,孩子在后天生活中和其他人形成的相互理解且可靠的关系,也能给孩子带来力量,这种精神动力根植于孩子的内心,会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慢慢形成。
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积极的回应,能让孩子时常感受到父母与他们心理上的联结以及父母对他们的理解和保护。所以不管安全(调和,平衡,一致)还是不安全(回避型,矛盾型,紊乱型)的依恋只要父母时刻保持觉察任何时候改变都为时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