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骏马
大年初三,无法忍受不更文的事实,清晨6点30悄悄爬起。走过厨房,看到母亲席坐而地,正在诵读一本经书。“妈你到客厅读吧,地上凉。”妈摆摆手,没事,有垫子,继续低头读起来。
打开电脑,那个并不清晰的主题跳出来,为母亲灯下读经这样一个真实的存在。合家团聚的时候,仍不忘精神世界的追求,支撑母亲的是什么?
昨天,她欢天喜地和我们一起去雪山徒步,和我们一起张罗年夜饭,一起看春晚,一起去清泉寺祈福,现在又静静地读经。每个熟睡的清晨,她悄然起床,一个人、一张垫、一本经,轻声地诵读。当我在鞭炮声的震颤中爬起身,她已经做完功课,从容淡定地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如果不是内心有种亏欠,我不会这么早起床,更不会看到母亲读经,误以为这些从未发生。母亲有自己内心的坚持笃定,远比我想象的执着、坦然、虔诚。与她相比,我的文字多出了朋友的反馈、点赞和互动。母亲什么都没有,独自完成内心的约定,没有监督,没有提醒,自发自觉自动完成。
行胜于言。与母亲无声的行动相比,我以往的认识、境界相形见绌。或多或少,每次更新文字,我都满怀期待,心有诉求,没有母亲这份执着从容。过年我原谅自己不再更新,放弃键盘的再次敲打,因为陪伴,因为怕打扰……心安理得的放弃更新,甚至不屑于大年初一推送更新的那些创作者,认为他们不接地气,过于另类。
除夕、初一、初二,父亲母亲高兴地说起过去的故事。第一次知道,母亲生我时疼了三天三夜,生下来缺少奶水,我在母亲的怀里嗷嗷直哭。第一次知道,老房子拆迁,父亲兄弟几个差点为财产分割反目成仇。第一次知道,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大年初一到寺院里祈福,警察不得不临时封闭2公里的街道。第一次知道,你在看亲人们老去的时候,他们也看到你的头发日渐稀少。
所有真实的故事,只有特写的场合,特殊的日子才可能发生。没有记录,没有文字,这一切在慢慢变成模糊的记忆。因为喝酒,因为电视、因为拜年,我给自己找了一个个说得通、过得去的理由,说服自己不用着急,直到看到母亲,看到她执着的神情。
不去做什么,可以有一万个理由,去做,一个就够了。
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家人给我们和我们给家人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陪伴不是何时何地都在发生。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精神世界,没有人可以代替,只有独自去完成。爱家人,更要关爱他们的独立精神,为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安静地完成属于自己的心路历程。
有人说,过年就要在一起,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也许,正是某个人的某句话,一句看似“政治正确”的话,让很多人迷失自我。我们正在被某些人的某句话绑架,比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不转就是不孝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陪伴永远只是一种状态,最好的陪伴是给亲人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做事,自由的思考,不去追问一个月能挣多少钱,为什么没有女朋友,为什么还不生小孩子,为什么……
不用问那么多的为什么,要说,他一定会说,不说,总有不说的原有。亲人无须太多追问,亲人诉说需要时机和最恰当的场合。
过年,老人想喝点白酒,就让他喝吧,他们需要那种端起酒杯的美好感觉,亲人无法给予的,酒可以。过年,孩子们想玩手机就让他们玩吧,他们需要与朋友交流,亲人无法给予的,朋友可以。过年,有人想一个人待会儿,就让他去吧,亲人无法给予的,时间可以。
过年是团圆,更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碰撞与展示。每个人都在回归,每个人也在远离,回归家庭,回归亲人,远离热闹,远离喧嚣。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寻找新的平衡,努力不迷失自我,也不过分侵略与打扰。
过年让亲人再次相聚,让亲情再次融合,也让亲人独立自我真实的表达,让独立精神自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