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自己18年没有开始的时候就说要提前定制计划,且回头再看修改了两次的计划,无论如何,都有点不情愿面对。
1.
直到现在我也还没有能够确定下来最重要的,最值得突击的一件事情。
但也不悲观。一开始确实还是有点对自己悲观的,因为想想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有方向的人都开始跑步来去,你还在选择方向。这也有不小的杀伤力,我有几天严重怀疑我做一切事情的意义,关于学习,什么都不想做了。
有一天快要睡觉前,无意又看到张辉的更新,他用朴素平实的文风说了一个道理:高频远胜于量大。
他说到跑步,每天跑,只跑1公里,就比较容易坚持下来,写作也是,每天写,写少一点,也容易坚持下来,写作的好处自不必说,只要坚持的下来,最终一定会有收获。
重要的事情,最好每天做,因为你是由你每天做的事情所定义的。
2.
我感觉自己被叫醒。
我是谁由我每天做的事情决定的,既然想写出来自己的作品,那更要每天都先写下去再说。对于需要你的人,你给予足够多的爱和时间了吗?比如,好好陪孩子成长,真的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虽然因为没有找到最重要的,值得突击去做的一件事情,反复迷茫困惑几次。但回望过去的这一个月里,每一天,我还是给自己留了一根细线,好牵着我,不至于让自己彻底放弃。比如,每天都在继续读英语。
我也一直在思考我学习英语的意义,和能用到的地方,怎么接地气一点用于我生活中。
咨询了一个师傅,她给的意见是看能否找这方面的工作,比如我们当地的培训机构去教,也可以一边用一边学,很给我启发和鼓励。
最有用的地方,是带孩子见识英语的世界,当然也是带我自己见识。
我还想到:经历,理解,表达,可以看成是最终一个人活在世上的轨迹。就像冯唐说他看明白了司马迁的一生就是经历,理解,表达,所以他选司马迁做偶像,他也要经历,理解,表达。
而我们呢?
即使平凡普通,可否也想过,让自己去见识,去经历,去理解,去表达?
3.
接下来想写一写过去一个月里,大概做的一些事情及感悟。
一直在救自己,对朋友敞开心扉。知道了在自己不能控制的边界之外,有一个善意的“你”存在,感谢自己学习心理学,学会用它来自我救赎,且感谢自己用心用时间遇到好朋友。
有一群小朋友在用自己的行动,提醒着我不要掉队。比如她们会每天写自己的计划,写自己的总结,分享取得了哪些成绩,由衷欢喜。
不看手机的时间多了,停下来看了几本不怎么上进的书,享受单纯阅读的快乐。
学会和自己相处,原谅自己。学习怎么活好当下,比如重新重视起来,怎么煲鸡汤,怎么喝水,学习累了怎么奖励自己。
帮孩子定制学习计划,让她帮我一起布置房间。咨询朋友,带孩子去听乐器课。开始用心思去做,怎么给她们带来小惊喜。比如在她们的爸爸没有计划的时候,我们走在路上决定马上去电影院看第二遍《寻梦幻游记》,她们欢呼呢。
和父母沟通的时间多了,以前我很多事情,怎么想的,总不愿意多给他们说,现在我主动说自己的想法和一些事情,让母亲了解我,和母亲的关系更亲密了。
我一直不以为意,以为家人一直在那里,但真去做了发现和父母的关系会对我们有很深的影响,这也是受一个朋友的启发,他说自己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和母亲沟通,分享自己的经历,让母亲了解自己,发现这样做很值得,幸福感很强,是他的分享,鼓励我也这样做。
不太纠结怎么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件事情了,而是问自己,当下的你真实吗?孩子们笑的多吗,你自己能睡的踏实吗?
感谢冯唐的那一句话:少着急,多喝水,多休息。
接下来的每一天,继续加油,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