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
自从有了自己的小家,小年便是自己在家捯饬。
每到过节,先生总觉得和面、做馅儿很麻烦,也总是说,去哪儿拿点回来一供奉多好,这么麻烦。
我却不这样认为,生活总要有仪式感。平常的生活,省去了很多仪式,已然感觉不到各种节气里应该有的氛围。
1
曾经过年过节,姑姑和姑父们回娘家,就会挑着担子,两头的篮子总有满满的油条,一路挑回去,而我总会站在家门口的小路上,巴巴地望着,盼着他们都早点回来。
大姑、二姑、三姑,一个个地出现在路的那头,每个人都带着香甜的笑叫着我,我也会飞快地跑过去迎接。
后来,因为生活条件好了,油条不见了,篮子不见了,挑担更不见了…换成了整箱整箱的水果、奶制品…走路换成了小汽车…
后来听姑姑们说,为了回娘家,炸油条还要找外人帮忙,有时候炸的不好,还不想挑回娘家,怕村里的人看见笑话…为了炸的又胖有酥又大,往往回娘家前几天就开始张罗,自然是累的很…有的嫁的远,一路挑回去累的够呛…
条件好了,连这些麻烦事也很好的解决了,可生活里的仪式感却是没有之前厚重。
这些童年的回忆,总是特别甜蜜,总觉得童年的每个年都好热闹,好有过年的样子。至今回忆起来,都是充满着诱惑,难怪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
那时候,姑姑们离开奶奶家,我都会伤心好一阵子,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未来要盖一个大大的房子,让所有的家人住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现在想想,那时真的是好幼稚,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
2
上午,让先生买了一袋安琪,用水把一部分安琪化开,拿出盆,倒了两碗白面粉,盛了一碗温水,准备揉成面团,待它成发面…
又买了些肉馅儿,切了些小葱、姜蒜,拌成饺子馅儿。
一切就绪,坐等发面…
数小时后,扒开面,发现有一个个的小孔,也便知道面发了。
于是,把面扒到案板上,用擀面杖把面推开,放上之前做好的馅料,再把面卷起来。用刀切成一个一个的小面团,揉搓一下,不让馅儿料掉出来,再用小擀面仗推成圆饼状。
此时,就可以开锅,放油,烙饼了。
因为是发面,烙好的发面饼厚厚的,让人看着直流口水。
家有俩宝,于是乎,我把饼做的直径大约5cm左右。大宝见了,甚是喜欢,一下子吃到肚子里三四个,直呼“妈妈,真好吃!”
做好饼,就要祭灶神爷了。
记得小时候,奶奶烙的发面饼里是肥油油的猪油,每每吃到总会嫌弃一番,所以很讨厌吃腊月二十三的发面饼…
那时,问奶奶为啥要烙发面饼,里面还有我最讨厌的猪油…
奶奶说,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腊月二十三,灶神爷、灶神奶奶要回娘家,供奉发面馍是为了他们回了天庭,只报好的,不报坏的消息,来年保佑我们事事顺利!
那时觉得真好玩儿,我也常常仰着脸望着灶神爷、灶神奶奶的纸像,想不明白怎么会喜欢如此难吃的饼…
给灶神爷爷、灶神奶奶摆好供品,磕头,嘴里嘟囔着奶奶曾经说的话:回了娘家,只报好的哈,也感谢这一年的照顾…
俩宝像模像样的学着妈妈的样子…
忙完已是晚上七点,这些年因为禁止放鞭炮,窗外的鞭炮声并不多,稀稀拉拉的偶尔响两下…没有了往年鞭炮的热闹氛围,感觉气氛大不如前…
二三鞭炮入窗来,讶觉新春序幕开。
径向镜中辞旧我,一弹衣袖不徘徊。
3
小年还有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打扫厨房。
且不说大扫除,用了一整年的厨房,油烟味熏得到处都是黏糊糊的。
于是清理厨房,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程。好在平常我就不喜欢黏黏糊糊的厨房,自然打扫的很勤。
可也奈不了油烟的调皮。
我通常是拿着一个小瓶子,里面装满洗洁精,打扫哪里,就冲那里喷一喷,再使劲儿的擦上一番,打扫起来也会容易一些。
高一点的地方,就找个凳子踩上去。把家打扫干净,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家的温馨,才有人生的顺风顺水…
小年,在一天的忙碌中,拉下了帷幕…
你是如何过的小年?可有小时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