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改变一个人,那是非常难的事情。
感想:想起了这样一段话:
“你不要试图改变别人的念头;
你能做的就是像太阳一样,只管发出你的光和你的热。
每个人接受太阳的反应不一样。
有的人会觉得很温暖,
有的人会觉得刺眼,
甚至有的人会选择躲避。
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
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
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
除非这个人有强烈的改变愿望,否则我我们所做的都只是徒劳罢了。
笔记:因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产品,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但是如果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训练,那么所有的感受是混杂的,是混沌的。
感想:这点确实有所体会,一方面你表达不出自己感到不适的地方,一方面又可能只在乎某一个地方,从而失去了对于整体的判断。
通常我们的情绪,一定会被我们最有感觉的那个点牵制住,所以就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
而正因为自己都感受不到对于产品的把握,那就更别提自己要做产品时,能够考虑到用户的感受了。
笔记: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
感想:第一层——感知层
即你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对于一个产品的视觉,味觉,触觉,听觉体验。比如一个物品美不美观,质感好不好,或者一个人的穿衣打扮,谈吐风格等等。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
最常见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职位,你跟同事,跟客户打交道,往往就是基于自己的职位要求来展现自己。
这个自己只是部分的,外在的自己,是我们对外展现的最外层部分。
所以对接这种关系就是很浅层的关系。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它可能会包括了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其实都是不一样的。
而资源结构也会推动每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
第四层是人的能力圈。
即它能够做什么。能够做的越多,能力圈就越大,自然它的价值也就更大。
另一方面能力圈也反应出来了一个人的进取心,如果他能够不断的扩充自己的能力圈,那么说明他就在不断的进取,而如果能力圈得不到提升,说明他已经处在舒适圈内。
第五层是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所以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机关算尽,上窜下跳?其实是因为他的存在感还没有被满足。
而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被满足了,那么它就不会成长了,因为它没有动力来源去对抗成长所需要承受的痛苦。
笔记:所以,如果你明确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你就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能力圈,改变自己的资源,然后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
感想:所谓存在感,本质其实就是一种精神需求。
对于自己而言,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察觉到自己产生的价值影响到了别人。
二是自我觉知。即自己跳出来观察自己,并察觉到自己的价值,而且受到了影响。
总之,就是一定是一个相互关系。
这种存在感是每一个天生的需求,所以会有人说有一种慈悲就是给人存在感。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