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语”:写作如深海潜水。在昏暗光线里,不断沉潜,另一个世界的绚丽由此逐渐显现。阅读同样如此。而且书的内容是重要媒介,但读者潜入的深度、游出的距离、泳镜的色泽,同时决定着阅读所获。一流读者甚至能运用此前积累,借平庸之作启程远航,从中创建相关却更美的世界。因此,阅读方法其实很重要。(童喜喜)
“每天一语”:自律,还源于主体性的激活和内在的觉醒。没有内在的觉醒和主动的追求,很难持久在一件事上聚焦,很难对一件事精益求精。为什么许多人忙忙碌碌,但无所成就?为什么许多单位、团队貌似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却难见大的成效?个体活力被抑制是重要原因。(郝晓东)
在读书间,一字一世界,一书一天堂。正因为如此广袤的视野,广泛的阅读量,深厚的文学积淀,使得“诗意语文”成为中国教育界极具人文情怀、极具文化素养的小学语文流派。王崧舟老师不仅重视自身的阅读积淀,建立名师工作室之后,还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阅读推广,致力于中国语文教学中倡导“大阅读大文化意识”。
“每天一语”:唯有长久的行动,和深沉的交付,是可以真正抵御一切的。(刘宽《周克希:译者用心血译出的作品,不是投进水里就悄然沉默的石子》)
渡边淳一在《化身》里谈到:“人也罢,花草和其他生物也罢,凡是过度想表现自己,就会使观众扫兴,减弱了它本来所具有的魅力。”谦逊低调的人,虽不易被发现,却足够令人惊艳。越饱满,越低首,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发光发热。不招摇,如花安静地盛放,迎着风,诠释美与优雅。愿我们都能成为画中的风景,曼妙永恒。
“每天一语”: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著名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
每日分享:
孩子优秀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在其他人都放纵的时候,默默地努力和坚持。
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彭雪茹《一站到底》
“每天一语”:教师专业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应该源于学生的成长。通过学习,自我得到成长,进而将所学运用到教室里,作用于学生上,学生生命的拔节成长就是最好的反馈。如果无此,其他的赞誉又有何意义?用成就学生来激励自己,这是自己能控制而不必依赖他人的。(郝晓东)
“每天一语”:有的老师说:我已经很努力了,而成绩却屡屡不高,所以很受打击。其实,是真努力,还是自认为努力?真正的努力表现为全力以赴。(郝晓东)
“每天一语”:啃读经典的收获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二是在啃读经典中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经典意味着难度,而没有难度,后一个目标很难实现。(郝晓东)
“每天一语”:有一句话说得好:“天赋决定了你达到的上限,努力决定了你达到的下限,从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而言,还远远未达到拼天赋的地步!”自己认为很努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周围不学习的人太多,周围的“懒汉”太多。(郝晓东)
“每天一语”:学习力强的人常有意识突破心理“舒适区”,到陌生领域探险。人在自己擅长、熟悉的领域得心应手,没有压力,总有一种安全舒适感和自尊感,所以,容易满足停顿于自己的“舒适区”。但如果一味地留恋这种“安全区域”,害怕丢掉自尊和面子,不去尝试挑战新鲜的事物,害怕不确定性的未来和事情,就会固步自封。(郝晓东)
“每天一语”:走出“舒适区”,意味着遭遇失败的可能性,但如果不能突破这种恐惧失败的心理,就很难突破自己、有大的改变和成长。乔丹是NBA历史上在临近比赛结束时投球命中从而为球队取得胜利最多的人。殊不知,乔丹也是NBA历史上在临近比赛结束时投球没有命中从而使球队输掉比赛次数最多的人。乔丹之所以伟大并不在于他的完美,而在于他乐意把冒险作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郝晓东)
没有演员天生就是主角,也没有演员会一辈子都是配角。
“每天一语”: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消遣、炫耀,为了寻求心灵的安慰、现世的解脱,如果教育仅仅是我们谋生的工具,如果学习永远是为了外在的考试、职称、荣誉等,那么,学习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一种苦差事。只有当我们的工作超越功利境界而成为自身的一种表达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郝晓东)
“每天一语”:学霸的特点,是高度的自律,是对自己生活的极强的控制感。他们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如何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只为了一个目标:学习。学霸的意志是无比坚强的,在学霸面前,没有攻不下来的学习任务。(魏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