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你我身上都具有的愚蠢、贪欲、粗暴乃至卑劣,既能敏锐而毫不留情地指出,又能宽容地谅解这些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总是漫不经心的人们,容忍他们身上的种种缺陷,痛惜他们遭受的种种不幸,即使在最残酷黯淡的时刻也决不放弃改善我们自身和周围生活的希望和勇气,并耐心等待人们身上表现出的善意温暖的光芒,这些才是这个灰暗世界中真正的乌托邦。
——尤瑟纳尔
当把《杀死一只知更鸟》全书读完,合上书的时候,眼底溢满了泪水。
唤起对37年前那个暑假的记忆。
那年的天气到了八月,入夜还是会有些闷热。
那晚一切都如平常一样。
屋内大姐拉着小提琴,姐妹三个看着新买来不久的电视。
外面突然风雨交加,大雨滂沱,屋内刹时没了电,就在还没回过神的时候,轰鸣巨响,在电闪雷鸣间,只见一股洪流如刚放出的巨口猛兽破门吞噬而来,此时房屋好像被一个发怒的巨人随手甩进汪洋大海的一叶上下翻腾的小舟。
洪水已淹没到脖颈。父亲嘶吼到:“你们几个游到后屋,砸开后窗,我去前屋找你们的妈妈!”姐妹三个旱鸭子艰难地游走在快没过嘴巴的洪水里,吃力爬上后屋窄小的窗台,徒手用尽全力也无法砸开钢筋焊接的防盗窗,眼看不断上涨的洪水没过我们的腿部,又见不到爸妈,无助绝望的哭声淹没在一阵阵雷声和呼号的风雨声中,可是防盗窗居然打开了,姐妹几个也没细想以为合力而为的结果,最终爸妈也顺利地出来了。
洪水过后,父亲告诉我们防盗窗是我们家后排房来亲戚家做客的年轻人砸开的。
啊?!就是烫着爆炸头、穿着可以扫地的喇叭裤、格子衫、戴着墨镜,时常拎着双卡录音机哼唱“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的那个貌似待业青年的人,就是邻里告诫自己的孩子长大可不能学他那个样子,就是走到哪儿只要看到漂亮女孩子远远就打起口哨的那个流里流气的小伙子?!
真相,永远是从偏见到理解的一个过程,它永远在某个角落里等着你,出来吓你一跳,让你惊喜或痛苦,推翻之前对于世界的概念,这就是思想的力量。
经典的书,经过时间的洗礼依然还具有现实意义。
《杀死一只知更鸟》无论家长和孩子阅读都会是一种成长。
关于偏见、勇敢、平等、尊重。
我们如何做父母、如何引导成长中的孩子感知纷繁复杂的世界,书中没有说教,以孩子的视角观察每个人,每个事件发生中父亲是如何对待身边自身都有缺点和困境的每一个人的宽容和尊重,如何在庭审中为黑人汤姆争取无罪的那份“当整个世界都认为你是错的时候,仍然要有自己的标准”打破偏见的坚定与勇气。
这些言行对9岁的女儿斯库特有着深深的影响,直至最后终于明白了父亲说的那句话:“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除非你钻进他的皮肤里,像他一样走来走去。”
撇开小说看现实,不管在哪个时代,偏见无处不在。
人们可以凭着他人的衣着妄自判断他人富有还是贫穷;
可以凭着他人的口音定义他人高贵还是低贱;
可以凭着他人做事不合大众趋向恣意论断他人的善与恶;
可以凭着他人生长的地域下结论是好人还是坏人;
可以凭着性别而藐视和武断地认为男女所拥有的权利和能力是不一样的;
甚至可以凭着他人的所处的阶层而断然认定是无辜还是犯罪;
那些貌似站在道义的制高点、站在所谓的平等客观的角度的人们俨然化身道德的审判者、绑架者。
因为偏见,大抵如此吧!
小说里有这么一句话,是小说里的父亲对年幼的儿女说的:“你们射多少冠蓝鸦都没关系,只要你们能打得着,但要记住一点,杀死一只知更鸟便是犯罪。因为知更鸟只是哼唱美妙的音乐供人们欣赏,什么坏事都不做。”这听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做起来,却太难。这个世界上总是充斥着种种的偏见,无论在怎样的时代里,总有人把愚昧当成道德,把偏见当做真理,人们固守着自己舒适区的位置,拒绝去理解他人。
马尔克斯在《一桩预先张扬的凶杀案》中“给我一个偏见,我将撬动地球!”导致一桩集体杀人的事件。而《杀》中当律师阿迪克斯为无罪黑人汤姆做辩护,竟遭到全镇人的嘲讽和不满,律师阿迪克斯的女儿斯格特也因此在学校遭到同学的侮辱。就因为汤姆的肤色是黑色,认为他一定有罪是全镇人的共同认知偏见。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困境,所以每个人都必然会有某种偏执,或者缺点,但我们倡导的,不是去改掉这些缺点,而是试图让大部分人都学会尊重每个人的弱点,而不是妖魔化,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多元而丰富。
如果没有37年前的那场洪水,永远都会认为那个年轻人是个不务正业的不良青年。
谁能想到在对生命绝望的时刻,有一个泡在暴风中奋力砸开钢筋窗,最后消失在滂沱雨夜的年轻人竟是那个烫着爆炸头、穿着可以扫地的喇叭裤、格子衫、戴着墨镜,时常拎着双卡录音机哼唱“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邻居街坊嘴里,唯恐躲之不及,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流里流气,孩子们不可以效仿的青年!
因为偏见,我们只看表面。
因为偏见,我们自以为是。
因为偏见,我们都戴上了有色眼镜。
因为偏见,我们都爱听“别人说”。
因为偏见,我们都“我觉得”,而不是“我理解”。
因为偏见,它一样可以杀死人,就如《杀》中黑人汤姆最终无法洗清罪名,想逃离监狱,被开枪打死。其实,真正杀死他的是大家都默认的种族偏见。
陈丹青曾经说过,我在很多时候都是无知的,所以我从来不敢随便指点别人。
那些胆敢随意指点别人的人,你的知识是有多渊博?你对这件事情又了解多少呢?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叫: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说我们关系很好,但是彼此拥有不同的意见,你不指责我,我不指责你,相互尊重。
《杀死一只知更鸟》告诉我们的,其实就是该如何克服自己的不安和狭隘,学会去接纳和理解,因为只有超越了各自立场的束缚,站在生命全局的角度去思考每一个个体,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世界的丰富和美丽。
写于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