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突然停下步子,四下里行人匆匆,车水马龙。现在是早上的八点,一天中最拥挤的时候。
而我,趴在路沿的栏杆上看着十字路口的繁忙。
这样的场景我经常遇见,有的时候是晚上,黑夜有光,虚化后的点点红黄蓝绿,像刚泼上颜料的油画。画中的我就是那个用墨点上的黑点,微小缺并不可少。
天气冷了,热情却在升温。
我们也在幸运的觉得,出来后的这五个月,遇见的人都成了朋友,两个公司,两种不同的氛围,我像被白开水,倒进去,缓缓的融入七彩的杯中。
谢谢你们的接纳,也谢谢我的融入。
我去了趟上海作协,看到了高中,大学做梦都想去的萌芽杂志社,看到了那个六年前就保存在手机里的那个带有“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牌子,看到了巨鹿路675号的景象。
那天还想去青松城的,就是那个所有人都在想的青松城。后来想想算了,我站在门口的时候回忆了这几年。
第一次动笔写的小说,藏在了书房的抽屉底部,白色的纸张随着年岁流转已经泛黄。
第一次获奖的证书,躺在书桌上,上面都布满了灰尘。
第一次发表在电子刊上的文章也存在了唯一的相册。
第一次发表在日报的文章和那篇小说放在了一起。
第一次做编辑审的第一篇稿子我还留着,我记得那个作者叫“落夏”。
第一次收到青作协的入会通知的时候我还挺紧张。
第一次收到稿费的时候我给妈妈说,我的文字卖了几十块钱。
第一次去给别人讲课的时候紧张到不能说话。
第一次……
后来我多了很多标签,因为文字开始了自媒体,虽然没有获取到很多钱,确实是有很大的不一样。
离开的时候阳光很好,我也舒畅了很多。
去年冬天一直在等颁奖时间,结果回到老家的第二天就开始了,二十周年没有什么大人物出现,很多人都在说就这样了,没什么意思了。
我在被窝里看着那些熟悉的朋友圈,然后蒙上头继续睡觉了。
后来我并没有成为你们想的那样成为一个文字工作者。
但并没有放掉关于文字的念想。
暑假的时候每天写,每月等稿费的日子是真的有意思,发了钱我就去买了鱼食,鱼竿,渔具,背上包就开始钓鱼。
我似乎进入了老年时代,白天坐在河边钓鱼,晚上写写文字,做做视频。
好了,这篇先翻过去。
下一篇是给这一个多月的你们。
机缘巧合我们四个住在一起,不认识到熟溜溜。
关于你们仨,我就想说一句,厉害了!
以上是今天起床睁开眼的时候闪现出来开头的场景,然后我就扣着手机把下面的补了出来。
有点前言不搭后语,没关系,我又不是第一次这样写东西了。
中间的那长长一段是我突然看到了一条推送,然后收不住开始啰嗦了。
最后一部分是真的,也就是真的是想写的。没办法,写不长,就短点。
标签里都是灵感,每一个闪出来的瞬间我都记录着。写不写不重要,重要的是翻出来看看的时候定义下自己“这仿佛是个傻子吧”。
不能让我一个人呆在一个安静的空间,真的,今天休息,他们仨上班,我一安静了就会收不住了,带上耳机就能撸一大堆看不懂的文字。
上面这一堆都是这样来的,本来是要洗衣服的,泡上后说扣回手机,结果扣到现在衣服也没洗。
既然乱七八糟,那就给你们分享一下我现在耳机里的音乐,不戴耳机写不出来神经病的东西。
陈粒《餐桌上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