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树,今天是写作第92天,愿每天分享干货与你终身成长
在运营领域,有一个特别经典的“定位”理论。说的是 如果你想要让一个产品的品牌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力,你就应该在你预期的客户脑子里,给你要卖的产品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定位自己,才不会跑偏呢?分享四个简单步骤,你可以试试看:
第一步,你先做个自我分析,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明白自己的短处与劣势。
第二步,在自己最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里,给自己设定一个长期目标。也就是明确你要在哪个领域建立个人品牌,树立怎样的个人IP。
第三步,拆解大目标。从终极目标里拆分出一个个较短时间内可实现的小目标,同时,罗列出实现这些小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
第四步,一个一个去搞定刚才列出的这些资源和能力,达成阶段性小目标。同时,在阶段性目标的执行中,要反复对照终极目标与自己的实际情况,检验自己的定位,不断修正与调整。
|职业规划四步走
关于这四步的具体运用,分享如何做职业规划定位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假设,你是一个二流本科的毕业生23岁,即将踏入工作。想来樊登读书会上班,愿意从最基层做起
这时候,你就可以先分析一下自己。
第一步设立一个长期目标。思考一下,在樊登读书会工作,你要如何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呢?先把大目标定了,比如你最终希望自己能够在樊登读书会平台取得成功,30岁前做到像彦彦、君宝、兰兰一样的读书会福建省负责人
接下来到了第二步,拆分目标,并弄清需要什么资源和能力。
如23岁入行从书童发展,需要先从读书会基础开始了解,对于读书会的产品、模式、并与同事和平台打好关系24岁有明确定位目标、希望从个人版、小读者、书店哪个方面发展 25岁做到运营经理需要有很强的个人能力,能够搞定完整的项目合作谈判、策划、落地执行和交付结果;26岁成为项目负责人,需要你能够调动与协调更多的资源;28岁之前成为总监,这些都需要你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能够去带动团队,培养新人。
第四步,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你需要去匹配以上的能力,获得需要的资源。
在上面这个规划里,25岁前做执行,所以你应该非常积极地多组织策划活动,多积累实战的经验,并进行总结。26岁以后就转向管理,哪怕你只是管一个人,你都应该知道你需要更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技巧。而这些就是当你从执行向管理的角色转变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并去匹配的基础资源。
从这个例子中,你能看到,定位看起来是一个瞬间的动作,但其实它是一个逐步推进、渐进明晰的过程
打造个人品牌的第一步,叫做“定位”,就是要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找到别人想知道却不知道,可是你知道的领域,然后想办法让你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有个小姑娘什么背景也没有,叫胡辛束,也不做微商,她给自己微信公众号的人物设定是“少女心”。从2015年开始,胡辛束就在做这个定位的持续运营,让市场、品牌赞助商都一想到“少女心”这个标签,就想到她这个人。
于是,对应的用户和客户单子就都来了。2016年,她的个人公司估值就3000万了。
希望“定位”理论可以扎根在你的脑海里,帮助梳理个人发展和影响力构建中所需的资源,让你更加有目的、有信心地去面对可能的困难和压力。
最后总结一下,把自己当成产品,用“定位”理论去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