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
我们刚刚读了《终身成长》这本书,了解到了努力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听过另外一句话,叫“选择比努力重要”,那么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我认为就是这本书所说的见识。
今天早晨我用20分钟的时间读了一下序言,第一感觉就是这本书我买了这么久,居然现在才读,所以还得感谢伙伴们帮我投出这本书。晚上我读完第一章,给我的感觉是吴军博士非常的坦诚,也非常的敢于表达观点,即便有些观点和大众的观点不太相同,同时语言也非常朴实,我也实在没有总结的能力和必要,所以估计这篇读书笔记会以摘抄和转述为主。
序言
命运
命:取决于两个因素,环境的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
认命:即有所取舍。
人一生中遇到的各种麻烦和难题,就如同别人或者现实生活不断地在扇我们巴掌,我们的反应无外乎三种:
第一种,一巴掌扇回去;
第二种,认怂,捂着脸走开;
第三种,先冷静分析,也许是我们真该被扇,那就接受教训,也许对方真的就是个混蛋,我们或许该叫警察来,当然也有可能有人日后找机会整治他,让他记住教训。
观点补充:前两种就是“打或者逃”的做法,而第三种就有点像《第三选择》这本书的观点,冷静分析,做出对各方都最有利的选择。
第一章 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当一个人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正向影响力后,他不仅可以获得物质(比如金钱)和精神(比如名誉)的财富,而且会有一种由衷的幸福感。
人生是一条河,每个人总希望自己这条河能够更宽一点、更深一点、更长一点。要做到更深,是靠自己的修行和对世界的理解;而要做到更宽,则是要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同做一些事情;至于一种思想能否流传的更远,则要靠思想的价值,而这一点短期内是很难知道的。
作者认为阶层在古往今来所有社会中都是存在的,所以对于试图在金字塔上爬几个台阶的人来讲,要做的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同时把注意力放在最该关注的事情上。
观点补充:这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影响圈上,而不是关注圈。举例来说,与其整日担心被别人超越,不如自己也行动起来。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要把有限的能量消耗在可以产生效果的事情上,担心别人和抱怨外界环境不会产生任何效果,因为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
“聪明人会欣赏聪明人,而且只有聪明人才会欣赏聪明人。”
向死而生
周国平说:“这个世界大家其实都在排着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了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
把要做的事情,从最重要的开始,列一个单子,然后从单子上最重要的事情开始做。有些事情没有我来做,也有别人能做,但是却要占据我的时间。而有些事情,只能我来做。在我的单子上那些属于我的事情,比别人可以取代我的事情重要得多。属于我的事情,我只争朝夕地做尚且来不及,又怎能不推辞掉那些可以由别人来做的事情呢?!所以推辞掉应酬并非不给人面子,而是生命太宝贵。
观点补充:我虽然没有达到作者的这种高度,但是也曾经跟朋友分享过类似的观点,就是我突然强烈的意识到,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时间,我们的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在没有意义的人和事上浪费时间,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医学家们普遍的观点是,与其生不如死的多活两个月,不如用这个钱把人生几十年活好。凯文·凯利讲,只有一种细胞不死,就是癌细胞,但是整个机体会死掉,然后它也会死掉。如果我们人不死,我们的社会就要死亡,最终每一个个体也难逃死亡的厄运。有生就有死,这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如果能够将遗传的信息传递下去,再将创造出的信息(知识等)流传下去,我们的生命已经相当完美。
观点补充:看到这,我突然有种亲切感,因为和我自己推导出来的观点有些类似。前段时间有一天失眠了,我躺在床上就开始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最先想到的是人类存在就是为了活着,那接着就有一个问题,既然为了活着,那为什么还有奋不顾身、舍身取义这种事情呢?啊,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等等。那为什么还要学习、还要发展科技、还要进步呢?总之,最后我自己推导总结出一句话,“人类存在的意义在于种族和群体的延续性以及个体的多样化”。然后满意的去睡觉了。
最后,用作者的一句话结束:当我们想到生命的意义,站在一生的高度过每一天时,就能活出精彩!
第二章 人生需要做减法
昨天我借用了一句话“选择比努力重要”,但是今天吴军博士说,人生也不能总在做选择,而缺少长期经营。
【做人与作诗】
人生不仅要做人,也要作诗。中国从来不缺像宝钗这样会做人的人,而像黛玉这样用生命作诗的人,可能更容易脱颖而出。
【芝麻与西瓜】
如果你跟一个人讲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所有人都会说这个道理谁不懂啊。可遗憾的是,大部分人还真不懂。
举例来说:
为了拿免费的东西打破头。
为了抢几元钱的红包,每隔三五分钟就看看微信。
为了挣几百元外快,上班偷偷干私活。
为了“双十一”抢货不睡觉。
为了一点折扣在网上泡两个小时,或者在北京跑五家店。
……
当一个人的心思放在了捡芝麻上,他就永远失去了捡西瓜的可能性。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人生的成功秘诀在于做减法,而做减法的关键在于能够跳出一般人的思维定式,找到那些其实无关紧要的事情,然后下决心把那些事情放弃掉。
【我们一定比18世纪的人过得好吗?】
幸福的来源除了上一章提到的基因的传承和成就的影响力之外,还有三个具体的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爱情和婚姻,第二个维度是对未来的期望,第三个维度是生活的态度。今天科技进步的结果,应该是让更多的人能够过上优雅而从容的生活,而不是让大家变得没有时间生活。
<感想>
用混沌大学的一个思维模型来概括本章,就是“舍九取一”。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要找到自己的“一”,即那些“非我不可”的事情。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痛苦,有很多不舍,但是当你找到它时,你会发现一切豁然开朗。
第三章 谈谈见识
【我们和天才相差有多远?】
格拉德威尔认为,智商在120以上就基本够用了,也就是说大约40%~50%的中国人都能达到。那爱因斯坦和常人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
1、善于提出问题。
2、善于做白日梦,也就是脑子不受约束的胡思乱想各种情景,然后从中总结规律。
3、有恒心。
【起跑线和玻璃心】
人们的玻璃心在很大程度上和我们过分强调起跑线的重要性有关,其实所谓起跑线只是漫长人生中一个时刻的状态而已。
并且在学习了《终身成长》之后,我们知道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而不断提高的,并且一时的落后或者失败只是一个过程,并不代表永远会失败。所以,练就一个永远摔不坏的强大心脏,让自己能够不断坚持跑下去,即使跌倒,也能不断爬起来。如果还能一边跑,一边欣赏路旁的风景,那就更好了。最终跑到终点的会是这样的人。
【论运气】
尽人事,听天命。问心无愧是我们唯一稳得的报酬。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
1、缺乏见识
对于在见识上不长进的人要少和他们来往,更不要和他们争论,因为道理讲不通,徒费口舌。
2、缺乏爱
也就是常说的小家子气,特别是在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以及独二代身上尤为明显,缺乏安全感,不懂得如何爱别人。
3、缺乏规矩
所谓“熊孩子”就是缺乏规矩的表现,小时候缺乏规矩,长大以后就没有守规矩的习惯,那么将来的麻烦就很大。
【对话庄子,谈谈见识】
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见识的高低,则取决于我们的环境。
庄子讲,从细小的角度看宏大的东西是不可能全面的,但是,从宏大的角度看细小的东西也不可能真切。大小虽有不同,却各有各的合宜之处。也就是说如何把握度,让他们相辅相成,那就是艺术了。
【阅读的意义】
阅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不仅仅表示通过文字获取信息,而是一种生活的行为。除了获取信息,阅读还有很多其他用途,比如交友。
当然,如果仅仅是为了交朋友而阅读,还是有点儿太功利了。今天我们的阅读,很重要的是为了改变当下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当互联网出现后,我们很容易获取知识,而对于成为一名阅读者的需要其实反而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他的生活方式,但是阅读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是当下可以让我们审视人生不多的方法之一。
“终身学习,向死而生”。这句话算是对阅读的另一种诠释吧。
<感想>
作者看似想起什么说什么的写作方式,反而让我觉得很亲切,像是一位长者在教导自己孩子的感觉。我理解的见识即是我们的世界观,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集合。如果把世界观比喻成一个球体,那么我们便是生活在其中,并且无法从内部打破它,只有不存在于原有球体中的一个外部信息出现,才能打破它、扩展它、甚至重塑它,而获取这个外部信息的方式可能是阅读、可能是与比我们厉害的人交流等等。
书名:《见识》
第四章 大家智慧
【莎士比亚的智慧:论朋友】
《哈姆雷特》中有几条父亲对儿子的忠告,其实体现的是莎士比亚的人生智慧:
1、“凡是三思而行,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这是教导我们为人做事要持重,要多动脑筋,不要毛毛躁躁。
2、“对人要和气,但不要过分狎昵。”
很多时候,礼数有加,但保持距离是朋友之间最好的交往方式。
3、“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由于基因的局限性,我们很难同时交往超过150人,而亲戚们可能又占掉了其中的一半,剩下来能够交往的朋友或者合作伙伴就很有限了。
好的朋友是巨大的财富,而损友则是巨大的负资产。
曾国藩在家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袁婿荒唐……永远绝之。”非常坚决。简单地讲就是不要给损友第二次机会,永远不要来往。
【拉里·佩奇的经营管理智慧】
1、把产品做成牙刷
这种产品用户每天都要用,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而要做到这些,需要解决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稳定性和不断推出爆款。
该原则用于职场上的建议:每周把自己的工作总结成三句话,周一早上汇报给你的老板;每半年到一年,你要有一个让他惊喜的成果。这样的员工,哪个老板都抢着要。
2、从本质中寻找商业模式
将有用的信息送达每一个用户。
有用的内容不需要是自己的。
3、薪尽火传
未雨绸缪,从一开始就考虑公司将来衰老死亡的问题。
培养接班人,将成熟业务交给他人看管,自己去挑战最需要支持、最需要资源的新业务。
【巴菲特午餐:人生的智慧】
1、不做自己不懂得事情
很多事情不要做,聚焦比发散更好。
<补充感想>
专注和创新并不矛盾。巴菲特说只做自己能力圈之内的事,但同时他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上一章我们提到“舍九取一”,要把注意力聚焦在一个点上。但是根据双S曲线的理论,任何一个业务都有它的生命周期,都会不可避免的遭遇增长的失速点,我们需要在失速点到来之前找到第二曲线,实现跨越。而要找到第二曲线需要创新和尝试。那这种创新行为和什么挣钱就干什么的区别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在于我们要洞察自己的业务的本质,以及这件事是否和我们的使命以及业务的本质相符,如果确定是我们新的方向,那么就要All in全部资源来做,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为挣钱而做。
2、不要做空股票
3、永远不要用杠杆资产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讲,最好的投资是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因为我们擅长于此。
【司马迁的智慧】
《货殖列传》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销售大师的智慧】
销售的本质:把钱收回来。
持续的生意:让顾客把买的东西用光。
商品和服务要让消费者有面子。
<感想>
本章总结了几位大师的人生智慧,看似简单朴实的话,却直击本质,从人性出发,讲述了从人生、教育、管理再到商业都普遍适用的原理。
我们阅读这几句话容易,抄写这几句话也容易,但是要把它们融入自己的行事原则,却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甚至是掉几回坑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的。与君共勉。
书名:《见识》
第五章 拒绝伪工作者
【不做伪工作者】
“每天的事情太多,总是做不完。”这好像成了我们工作的常态。有经验的员工,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优先完成它们。特别是对于管理者来说,每天面临更多的选择,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可能会“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如何防止成为伪工作者呢?
1、管理者要让员工站在“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最大获益”的高度去工作。
2、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他们积极工作,最大的受益方是自己。
<补充感想>
这我想起了OKR工作法。一项工作做不做、如何做,每个部门内心里的行为标准是什么,可能老板总向他要利润,他的标准就是利润,向他要口碑,他的标准就是口碑。而OKR就可以起到这个作用,设置一个有明确方向且有挑战性的目标,有助于员工拥有一致的判断标准。
【努力10000小时真能帮你成功吗?】
其实格拉德威尔所说的10000小时只是一个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还和智商、运气和家庭环境有关。在这个问题上,人人往往有几个误区:
1、简单重复
低水平的重复并不能让你进步。
2、习惯性失败
简单的重复失败并不能让你成功。
3、林黛玉式的困境
越是在自己的领域上耕耘,对外界的所知就越少,而自己的适应性也就越差。
<补充感想>
上一章提到专注,和这个矛盾不矛盾呢?我的理解是要做“T”型人才,没有明显的短板,然后有一个长板特别长。
4、狗熊掰棒子
要让每一次的努力有复利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做加法,或者甚至只是一些离散的点。
【三板斧破四困境】
第一板斧:确立“愿景——目标——道路”
第二板斧:即使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
第三板斧:凡事做记录,这样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
【OKR:谷歌的目标管理法】
见附图:作者的一个示例。
这一小段篇幅太短,没有办法讲的太细,回头单独解一本OKR的书。
【做好最后的1%】
“瑞士制造”可能比一般的高档商品只好了5%,但是为了这5%,人们可能愿意多花两三倍的钱。
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说过,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年轻人生活在一起互相学习。而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这种便利。在我们身边其实不乏各种益友,有他们的帮助,我们离最好就更近了一步。
书名:《见识》
第六章 职场的误区与破法
【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工资】
几乎没有人是靠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发财的。因此第一份工作必须能够让你极快的成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全行业,而且你也需要主动通过第一份工作尽可能地成长。
【五级工程师和职业发展】
第一级:开创一个产业。
<像爱迪生、福特、贝尔等人>
第二级:能设计和实现别人不能做出的产品,也就是说他的作用很难取代。
<像云计算的发明人等等>
第三级:能独立设计和实现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也就是说三级工程师本身必须是非常好的产品经理。>
第四级:能指导和带领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响力的工作。
<四级工程师能够找出实现比较大的目标的道路。>
第五级:能独立解决问题,完成工程工作。
<虽然我们一毕业名片上就印着工程师的头衔,但可能我们连五级都达不到,也就是说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大部分人只要自己有心,往这个方向努力,都不难达到。>
其实大多数人做到第三级就已经不低了,我们可以评价一下自己处于哪一级。
【职场上的四个误区和四个破法】
误区一:工作和职业分不清
误区二:把自己仅仅当做一个单位的过客,而不是主人
误区三:被预言暴力激怒后乱了章法
误区四:疏于沟通
破法一:任何时候为人都要谦卑,只有谦卑,才能更有效地沟通。
破法二: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语言暴力和其他故意伤害。
<首先反省自己,如果确定不是自己的问题,那么要勇于坚持自己的原则,同时保持沟通。>
破法三:永远要明确,工作不是为了公司或者他人,而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这个既定的大方向。
破法四:注重长期效益,把一件事放到两三年的时间周期来看待,这时我们对它的态度就会有所不同。
<感想>
这一章对于工程师的分级比较有意思,每一级的要求也比较高,甚至大部分人可能都达不到二级。但与此同时,这也给了我们努力的目标。作为一个工作了11年的人,按照这个标准我给自己评四级都觉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所以还是要继续努力,夯实四级,迈向三级。
书名:《见识》
第七章 商业的本质
【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
人们在有了钱和闲暇时间之后,可能会重新从线上回归到线下,这是当前的一个趋势。
互联网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经营和管理的秘诀:不给选择】
少即是多。
苹果的产品咩有给用户提供什么选项,却被全世界的“果粉”追捧。
一个好的产品设计者会想办法引导顾客,而不会去做迎合每一个顾客的事。
湿度的选择给我们自由,但是过多的选择会适得其反。
【“第三眼美女新产品”在市场上成功的三个阶段】
1、革命性发明,但毛病很多。
2、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但价格昂贵。
3、解决了价格问题,普及到大众。
<感想>读到不给选择这一节,我不禁反思我们这个活动的规则,现在来看实在有些太复杂了。开始思考规则的时候,其中一个出发点是想有一些创新,之前共读都是一本书,但共读的好处就在于选择少,想读就参加,不想读就不参加。而我们的活动在决定了想读之后,还要在书之间做三选一,不但要三选一,还要帮每一个人做三选一,选择成本太高了,并且也是一开始我就想到了这个模式下规模不可能太大的原因。从过程来看,每人读不一样的书,互相交流的时候信息量确认太大,要去回想这是什么书,上一章讲的什么,很难。所以后面如果大家还有兴趣继续共读的话,我们可能需要迭代一下规则。
书名:《见识》
第八章 理性的投资观
【金钱观】
1、钱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不是给你的,回头你要还给他。
2、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3、钱和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你生活的更好,而不是给你带来麻烦。
4、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而挣钱的效率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
5、钱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投资、投机)光。
【风险意识】
不仅在投资中,而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有风险意识。
举例:出国游玩,出于省钱的目的,买大量的东西带回来可能有哪些风险?
1、行李丢失的风险。
2、补缴关税的风险。
3、退货的风险。
<补充>
我再补充一个风险,就是前几年去澳大利亚旅游,同行的一个大哥特别喜欢名表,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买块表,我们都管他叫“表哥”,一周下来总共买了十多块手表,最贵的大概10万,最便宜的也要2万。然后回到北京进关的时候,担心被查到补缴关税,跟我们七八个人商量,让我们每个人帮他戴一块表在手上进关,过关之后再还给他。我在想,如果有一个人过了关跑了,他是不是哭都没地哭去啊,即便报警也会徒增不少麻烦。当然了,最后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证明还是好人多啊。
【第一堂投资课】
1、投资的行为要围绕目的进行
投资的目的是要赚钱而不是交学费。
2、投资的工具
主要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风险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品、高价值实物。
3、选择投资对象考量的原则
回报、风险、流动性和准入成本。
【投资中的误区】
误区一:贵重金属是好的投资
误区二:专业人士理财一定比我自己做得好
误区三:在股市上花时间研究得越多,回报就越高
误区四:只要有人买股票就会不断涨
误区五:哪怕我买的股票亏了钱,只要我不卖,就没有损失
误区六:一毛钱的股票很便宜
【对大多数人的六条建议】
1、忘掉风险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品、高价值实物。
2、年轻人如果决定在一座城市居住很长时间,并且有能力买住房(不是投资房),还是应该买房的。
3、除了住房和不适合老百姓的投资手段,就只剩下股票和债券了。
4、选一个历史上表现比较好的指数基金投资,另外国库券是几乎唯一的债券投资工具。
5、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对风险的承受力和用钱的时间,按比例将资产分配到股票和债券中。
6、“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感想>
1、树立良好的金钱观,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2、要有风险意识,对于不懂的领域,又不想投入精力参与进去的投资,最好还是不要做。
3、我自己的投资做的很不好,倒不是赔了钱,而是没怎么做理财,也不知道是好结果还是坏结果。当然如果能做到作者的这六条建议的话,我想可以陆续学习、尝试一下。
书名:《见识》
第九章 好好说话
【讲话做事都要达到目的】
不会演讲的人除了忘掉讲话的根本目的,还常常会犯这三个毛病:
1、讲话缺乏对听众的针对性
不要一个PPT打天下。
2、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完更多的内容
演讲要点一般不要超过三条。
3、哗众取宠,危言耸听
关注目的、关注功劳,而不是苦劳和辛劳。
【谈谈讲理的方法】
本节援引了美国华裔政治家赵小兰的一个电视采访,并对其讲话技巧进行了总结。
1、观点旗帜鲜明,不和稀泥。
2、肯定和认同对方的观点,但是用事实说明他们的行为违背了他们自己的观点。
3、批评别人总是非常委婉。
4、赞扬己方贡献时理直气壮。
【我们靠什么说服人】
1、事实强于雄辩。(案例:日心说)
2、寻找同盟军,包括捍卫我们思想的人,以及理性的帮助我们找到证据的人。(案例:进化论)
【如何做好演讲】
本节作者以自己在丰元资本年会上的讲话为例,说明了如何在短短10分钟内讲清楚很多事情。
第一张PPT:我们是谁,过去几年做了什么事情。
过去投了多少家公司,所投公司估值增长了多少,有多少公司成功推出了,有多少公司失败了。
第二张PPT:我们提供什么。
除了钱之外,还提供与其他企业和投资机构的连接以及技术和管理上的帮助。
第三张PPT:我们投资的哲学。
“投人”的三点重要性。
第四张PPT:我们对项目的看法。
风险投资的目的,是帮助一些没有财务能力的人,实现他们改变世界的理想。所以从不追热点。
第五张PPT:我们对所谓趋势的看法。
预测常常是靠不住的,而投资人能做的,就是对事实作出正确的反应而已。因此,我们在投资时从来不去赌未来的趋势。
<感想>
本章没有太多的理论知识,但是作者通过几个案例以及对案例的总结,把沟通这件事情的要点都展示给了大家,非常易懂并且易于学习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