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认为公司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
第一题:时间在3:15的时候,分针和时针的夹角是多少?
一个好的做金融的人,要对数字极为敏感,而人类本身又恰恰对大数字不敏感。
第二道题:纽约上空在任何一个时间点,有多少架飞机?
解决问题的方式已经比答案重要得多了。
高盛为什么会问这种问题呢?因为要想估算一个市场的大小,一个公司潜在收入的规模,就是这样收集信息,做合乎逻辑推理的过程。
第三道题: 如果你被压缩成一根铅笔高的人,掉进了果汁搅拌机中,怎么出来?
考这道题最主要的目的有两个, 一个是看候选人能否脑洞大开,想法有创造力。另一个是看候选人是否对这样奇怪的问题有兴趣。
任何单靠自己的努力试图爬出来的想法都不现实。
在职场上,我们特别要懂得借助别人的帮助工作。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总是自己一个人试图解决超出自己能力的问题。
高盛的人讲,像高盛这样的金融公司,大家必须明白在遇到掉进搅拌器这种大麻烦时, 一定要寻求救助,而不是单靠自己试图解决问题。
回顾一下我们在前面讲的边界问题,自己试图爬出搅拌机是超越边界的事情,做不成的。
2. 还有一些比较有想法的人给出的答案,除了上面的求助外, 建议回过头来考虑是谁把我变成了铅笔这么小,又是谁把我丢进了搅拌机,这样下一次可以避免悲剧或者麻烦的发生。
3. 还有人指出,如果人只有铅笔大小, 脑子比铅笔头上的橡皮大不了多少,智力肯定低得可怜,因此既不可能想出好的办法,也不会意识到危险的存在。 由此这些人提出,我们本身的智力,对于复杂的问题其实是没有什么办法的,需要借助计算机这样外界的工具。
今天的金融市场相比我们自身而言,远比一个搅拌机复杂千万倍,我们在它的面前,不过是一个脑子只有橡皮大的小人儿而已。
从高盛选拔年轻人的方式中,我看到了这样几个原则:
基本的专业知识是必要的, 这就如同我在上周讲到的大学生总得学一点专业技能。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需要的,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大学四年需要把一个懵懵懂懂的人变成一个社会的人的原因。
一个人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比知道答案更重要, 这一点高盛和Google、微软没有什么区别。
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 如果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的问题,应该求助于别人,而不是自己傻干蛮干。中国人在跨国公司里常常遇到所谓天花板的困惑,根据我的观察,其中一个原因是不善于求助别人。
他们善于解决问题,更看重方式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要结果。 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启发。
1.高盛对人的软实力非常看重,特别看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高盛选拔人才三原则: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比知道答案更重要;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如果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的问题,懂得求助于别人;
3.世界上各行各业的精英的共性:善于解决问题,更看重方式方法,而不是简单地要结果。
除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方法,专业知识总能掌握,但是不能改变思路,和更新处理系统,增长的价值是很有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