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用自己的规则限定你,如果你不符合TA的标准,就认为你坏,这就是我理解的投射性认同。
投射性认同在我看来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用自己认为合理的规则限定别人,期待别人能够遵从自己设定的规则,不遵从就是坏人,就是不认同自己。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渐渐形成自己判断事物的标准,这些标准往往无法用正确与否来判断,更多的是个人的喜好,比如有的人喜欢吃萝卜,有的人更喜欢吃青菜,你喜欢甜豆腐脑,而有的人喜欢咸豆腐脑。
就像武志红老师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案例,武老师的花花公子朋友认为自己的女朋友无论什么情况下接到自己的电话都必须立即回应,寺庙住持的女朋友认为菜切得大小不均是不对的,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对自己没在规定时间去和咨询师会面还要照付钱感觉不满等等,这些要求从表面上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说就是错的,但如何把这些要求认为是别人必须做到的,就会侵犯到别人的心理边界,让别人感到受限制。
有句话说差异大的人之间更容易相互吸引,但要过日子,还是要找和自己相似的人,比如三观要接近。
这是因为,两个不同的人在一起,容易因为不同之处产生摩擦,比如饮食上的不同,行为习惯上的不同,观念上的不同,这时候强制要求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就是投射性认同了,那要如何处理这种分歧呢?也就是怎样接住关系中的“坏”?
武志红老师给出的方法就是既不认同对方的明逻辑,委屈自己,用对方希望的好方式回应他;又不认同对方的暗逻辑,真还给他愤怒、厌烦等负面情绪。
也就是不认同对方的要求,但认同对方的感受。
注:投射性认同有两套逻辑,一套明逻辑是我希望你用我认为好的方式对我,另一套暗逻辑是我知道你肯定不会用我希望的好的方式对我,你肯定会用坏的方式对我,如果你真的用了坏的方式对我,你就是不喜欢我。
参考资料:武志红的心理学课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