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让人脑洞大开的“思维精进术”
《隐性逻辑》帮你搞懂各种套路背后的逻辑。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很多人因为缺乏“套路”而苦恼,然而,比缺乏套路更糟糕的是迷信套路,很多人发现某种方法有效,就一窝蜂的去模仿,而不是去思考方法背后的逻辑。
我们的思考方式来源于“旧识”,这时正是容易出现“思考陷阱”。
思考的两个相关的重要因素:
大脑如何处理消息;
用于储存信息的缓存容量的大小。
大脑的“工作记忆区”
当人们在解决一个新的未知任务时,大脑的一个特定区域的血流量会增加,这个区域叫做:工作记忆区——位于额头附近的靠前区域。研究表明,这个部位承担的任务越多,我们在复杂情况中的应变能力就越强。
大脑的“兴奋剂”
人的大脑会产生一种幸福的、奖励性的荷尔蒙——多巴胺。它会影响到额前叶部,也就是工作记忆区的神经元燃烧样本。也就是说,多巴胺能够拓展工作记忆的容量,为新的信息提供处理空间。
为什么对象劈腿了,仍然不分手?
这是书中众多案例中的一个,有点意思,摘出和大家分享。
“手上的麻雀好过屋顶上的鸽子。”
我们总是能为自己的决定找一个理由,即便时错误的决定。但有时候这个理由甚至“好”到让我们放弃更好的选择,去坚持自己最初的选择。
迪特时一位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不幸的单身狗,虽然,他处在一段关系中,但是这段关系却让他更加不幸。因为这个女人劈腿,尽管她与丈夫已经分开了,却没有离婚。在这段关系中,迪特和这位女友总是不断地分手。
在这段断断续续地关系中,迪特作出这种决定主要出于三个原因:
1、迪特倾向于保持现状。
2、迪特在事后为他的决定找了一个适合的理由。
3、迪特将自己的决定归类为感情的代价,尽管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
迪特不主动改变现状,称为信息学中的“扭曲的现状”。人们倾向于“一条道走到黑”,而陷入这种思考陷阱的明显标志时:“手上的麻雀好过屋顶上的鸽子”。努力保持现状是为了确保现有的权利不受损失,这个思考陷阱昭示了一个大脑保守的思考逻辑:先下决定再找理由,即“错误地表达客观事物,并且主观认为是正确的。”
解决方法:
追问行为的时间顺序
思考你对“原因”的认识是否仅仅建立在近期发生的行为上。
寻找更多可能的起因
询问他人的感觉和他们的归因模板,从而改变关联,将自己从“归因理论”的过快反应中解放出来。
秋叶大叔在这本书的推荐序中写道:多一点套路,少一点理性。而“套路”正是对人用心的表现,但依赖套路,才会变得让人讨厌。我们时常学习到事物的具体方法,却没有思考方法背后的逻辑,而这正是智者和愚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