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的生活中就一直离不开阅读和写作,听、说、读、写就是日常生活必备的基本技能。但是,阅读不是捧起书就读那么简单,写作也不是拿起笔就写那么简单。如果想把读写技能运用得当,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和写作技巧。
美国知名传播学者凯瑟琳·T·麦克沃特在《读写一致:阅读与写作的步骤和技巧》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阅读和写作流程的步骤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和职场人士提高阅读写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一名高效的阅读者和写作者。
一、阅读,是写作的源泉
有些人虽然读完书,但是一放下书就全忘了。有些人虽然记得书中内容,但是不能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图。有些人虽然明白作者的意思,但是不能应用到生活中去。有些人虽然联系到生活,但是想写点感悟却无从下笔。以上这些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做到主动阅读。
凯瑟琳在《读写一致》中说,主动阅读不仅要理解作者所说的话,还要批判性地思考阅读的内容,能与作者及其观点进行互动。
首先,阅读前要先理清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全文的组织结构。可以通过预览或浏览的方式,从正副标题、作者、序言、引言、大小标题、开头和结尾等等,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个整体的了解。
对文章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可以跟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使阅读变得更容易理解,更便于记忆,更灵活有趣。这样,就建立起自己与作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通过提问、思考、关联等方式,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互动。
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做标记、写笔记、画观点图和列提纲,因为一边读一边写更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帮助你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做标记是将读到的重要内容标注出来。写笔记是把你的想法、观点、问题和思考记录下来。画观点图是理清文章的组织结构,并用视觉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列提纲可以清晰地展示各观点之间的层次和联系。
当然,只是做到这些还不够,阅读之后的记和写,才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
记和写也有不同的形式,我们可以改写,用自己的话重新阐述作者的观点,更容易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可以简单写一份总结,或者通过定期复习来回顾所读内容。方法都是因人而异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利用好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的这些策略,我们就可以把阅读变成写作的源泉,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二、写作,是阅读的升华
既然会读了,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写出来。然而,真的是读书破万卷,就一定下笔如有神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好的写作,不仅仅是语言通顺,不犯语法错误就可以了。
作者说,好的写作是一种思考,真正写作之前需要思考读者和主题的要求,需要准备观点和材料,需要思考如何进行表达,需要不断地提炼和修改,清晰地表达观点,用细节和例子来论述观点,把事实和原因解释清楚。
如果把阅读和写作流程联系起来,你会发现它们的内容是对应的。只有将主动阅读时做的标记、写的笔记、画的观点图、列的提纲,跟写作的思考和准备结合起来,写出的文章才更加条理清晰,观点明确,更有说服力。
有了主动阅读作为前提,接下来写作的六个步骤就会有条不紊了。
第一步是生成观点,可以运用头脑风暴、自由写作、散发分支、提出问题等技巧,围绕主题生成观点。把这些观点分类,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理清思路。
第二步是组织观点,把所有想到的观点列出来,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观点图,把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呈现出来。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就更容易把观点变成段落,把段落组成文章。
第三步是考虑读者和写作目的,因为面对不同的读者,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而写作目的不同,也决定了不同的写作方式。
第四步是写初稿,先尝试着表达你的观点,用一句话来表达你的中心思想,不必纠结字词的细节问题,把注意力集中在表达主要观点上。只要能把观点介绍清楚,后面才进入修改阶段。
第五步是修改初稿,这时需要重新思考整篇文章的布局,检查每个部分的关联,看看哪里还能采用更好的表达方式。
第六步是校对,通读全文,检查修改字词语法错误。也可以让别人阅读文章,帮忙找出错误。
通过以上六个步骤,我们就能在主动阅读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观点形成文章,也就是对阅读进行一次思想的升华。
写在最后
无论读还是写,都是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我们通过阅读,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为写作积累素材。我们通过写作,可以促进整理和思考,实现知识和观点的升华。
如果你想提升读写能力,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不妨读一下《读写一致》这本书,相信它会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