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颁奖典礼上,罗翔教授说了这样一席话:“当我拿到这个奖时,它就已经成为过去式。我经常问自己,罗翔,你那些自我感动和感动别人的言语,是不是只是一场表演,是不是巧于群令和自我版骗,你能不能有相应的能力把它彰显出来,所以我真的希望有一种力是能够帮助我,诚实地面对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局限、自己的愚鑫、自己的幽暗。”
这世上最难得的,莫过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时的清醒。
在现实中,自带优越感的人随处可见:
老友重逢,如果有人告诉他当初抛弃他的前任如今的悲催现状时,他隐隐约约就会显露出一丝幸灾乐祸,好像当初那个人如果没有抛弃他,混得就能更好似的。
同学聚会,如果有人说起当年校花如今的不幸生活,他就会唏嘘不已,好像校花当初如果跟了他,过得就会比现在幸福似的。
可是,等他真的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出书一点儿都不容易,大城市一点儿都不好混,老家的公务员也没那么容易考上,平凡的自己也不会因为创业了就变得不平凡,大概率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平庸而已……
这就好比说,每一个失败的产品背后,都曾有一屋子的人认定那是个绝无仅有的好点子。
类似的还有:
看别人的书卖得不错,翻了两页就大声嚷嚷:“笑死我了,就这水平,明天我也出一本去!”
看别人的视频挺火,刷了几个就觉得:“这也能火,明天我也拍几个去!”
看别人创业赚钱了,还没了解清楚情况就到处说:“赚钱这么容易,明天我也去。”
看别人回老家当公务员了,就不屑地说:“等我在城里混不下去了,也回老家考公务员算了。”
就好像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嗯,年轻一点儿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都一大把年纪了,想法还是这么“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