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建工学子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工作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能力。7月20日,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在山东烟台组建了暑假社会实践团,积极参与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在队长的带领下,实践团下乡开展推进乡村振兴暑假社会实践。
通过前期的调研和准备,实践团队深刻体会到面临着差距增大的城乡发展,乡村振兴便尤为重要。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而并非攻坚战,是要坚决反对各种可能的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的稳步实干。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号召,返乡助力创业,体现着青年的热血赤诚与青春活力。
实践团队员下乡体验乡村生活。队员冯一珺拍摄
实践团队员根据中央一号文件,总结乡村振兴有三个方面,分别是两个底线,三个重点,三个加强。
第一二个底线,分别是确保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实践团调查了农民土地耕种情况和家家户户粮食储量,有很多家庭比较多的储存着如玉米这样的谷物,也正如百姓口中说的粮食是民生之本,吃饱喝足生活才能安康,粮食安全对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稳定都起到压舱石的作用,但是世界目前面临着全球粮食危机,俄乌局势导致乌克兰粮食产量下降,更是加剧了危机程度。所以,打好粮食基础,也要跟紧我国制定的逐步减小的治理措施和严格的防控机制。
第一个重点是乡村发展。促进乡村发展的重点,在于聚集产业,不同的县,可以根据当地情况,有重点的发展本地产业,实践团走访多家不同乡村,发现服装鞋帽、食品加工,冶金建材等等都是良好的目标,这也给民营中小微企业带来了一波新的政策红利。第二个重点是乡村建设。主要涉及乡村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和服务,同时也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如百姓日常生活休闲的场所,小的广场,健全的健身设施等都是建设方向。而不可导致城市与乡村服务差距过大。第三个重点是乡村治理,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多加体察民情,持续打击“村霸”等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最后,实践团还了解了三个加强: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强政策和体质机制保障。
实践团队员调查还发现,如今的资本下乡经营模式解决农村发展资金欠缺问题,但其中的一种方式,租用农地,改变小农耕种,实现规模经营,只是解决了农业问题,而没有解决农民问题,所有的下乡的企业,并未雇佣很多的农民,而农民没有了劳动,外出务工,有很多百姓反映,一但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农民返乡,便无地可耕。很多的企业,能种植粮棉油这些大众作物的几乎没有,由于这些产物效益低,企业往往会寻找回报更大的农作物。比如种植作物藕,存在一段时间,湖北的藕销量很好,池塘供不应求,所以很多企业家下乡租用了农民的稻田,让农民把稻田挖成藕地,而一年两年过去,收成很好,却逐渐市场饱和,藕失去市场价格下跌,企业家便停止租用,如此便导致了极大农民问题,农民要想恢复稻田,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同时土地收到了很大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中央反复强调,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而不是一农问题。[if !vml]
实践团调查藕池 队员梁永鹏拍摄
对于乡村,修桥、修路政府予以补贴,于点可以,但于面来说就稍有欠缺了。
实践团拜访了部分百姓,了解了他们的心声,向他们说起产业兴旺,人们总会考虑,我的所在村,该办什么样的新兴企业,就像非农制造业。事实上,根据部分地区出台的相关政策,我们还是要因地制宜,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各地在做的美丽乡村的建设,挖掘本地文化,都在搞这个民宿和乡村旅游,实际上也不是所有的村落都能够有这样的基础做类似项目。
那如果我们放在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当中,结合百姓实际生活情况,来审视这个乡村振兴,那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过程大概有三种趋势。
第一个是农业剩余劳动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第二个是城镇化率越来越高。有部分老百姓开始逐渐脱离耕田种植的生活,更多的向制造业,向新兴企业进军。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又受工作环境的影响,人们逐渐向城市迁移,实践团了解了多个家庭,其中家庭都有一到两位家人在城市工作,家中的土地已被承包,或许这也可以减轻农民负担,不再担心自然灾害对收成的影响。
第三个趋势是乡村逐渐稀疏化。也就是传统的村落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模式。即使留下来的村也不会如此般聚集在一起。分散的居住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空间资源,让人们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交流经验,
实践团参观乡村振兴调查点 队员梁永鹏拍摄
实践团调查总结出这三大趋势是规律,是不可改变的,我们必须要把乡村振兴放在这三大趋势中来认识,我们会发现我们现在所推出来的乡村振兴的一些做法,往往是和这个趋势是相背的,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乡村为什么没有振兴呢,是因为乡村的人都走了,要乡村振兴就要乡村的人再回来,看似有理,那实际上这和这个乡村人口减少的这种趋势相背。
再比如修桥修路修厕所改善农村的这个人居环境,这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虽方法正确,但不能代替乡村振兴。而且由于过度的布局,大量的资金投入,建社完成发现村里的居民都走了。所以说乡村振兴的主体应该是乡村的居民,是这些居民收入的增加,文明素质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乡村振兴的内涵,纠正在这个乡村振兴推进过程当中一些偏差,必须要认识现代化的规律,认识现代化的趋势,真正贴合民众走好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