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建议孩子学习《世说新语》在稍微有点文言文基础了会更好,年龄最好在9岁以上。
9岁,恰好是小学四年级,如果此时没有古文基础的,可以先读读《跟我学小古文100篇》。最理想的年纪是7-8岁就读完了《小古文》,再学习《世说新语》会比较顺利。
我说说自家的情况:娃之前是没接触文言文的,接触《小古文》恰好是去年2月份疫情刚开始,班主任推荐学了几篇。我发现这个《小古文》篇幅小、又朗朗上口,就给娃买了回来。
但是啊,由于那个时候是在家自学,精力放在了校内课本上头,我恰好刚刚觉醒鸡娃的时候到了,所以没有特别顾得上娃读《小古文》。等到三年级期考完(实际只开学了不到2个月就放暑假了),我才在英语老师的娃身上发现人家孩子早就开始背诵古诗词了。
《小古文》属于有一搭没一搭地读,本就没怎么上心,再一看别人家鸡古诗,我便跟娃谈了下希望她能背诵古诗的想法。等于说在3进4的那个暑假,我们开始背诵古诗弃了《小古文》。
既然说到背古诗,再跑题说点这个事儿。因为英语老师的娃是我娃同学,两个孩子虽不同性,但一直关系好,尤其俩孩子都是爱显摆的类型。当看到同学唧哩呱啦背诵古诗,娃自然受挫,一说“咱也背,差他啥?”娃立刻响应。
《世说新语》也是用的跟人家作比较的激励法让娃学的,那孩子当时会背诵的古诗比娃多,记得他用一首《观沧海》就把娃给震住了。我说:“这不算啥,你学文言文,到时背个更牛的打压他!”娃在一股激情加上微弱的不情愿中,开始了学习《世说新语》之路。
其实啊,《世说新语》里的篇幅也是短的,一个个的小故事,有点类似以前我小时候看的《故事会》?或者小故事集?用一位数学老师对他娃的话说:《世说新语》就是当时一个一个博主发的微博。
里面的故事都很有趣,我是没有能力给娃精讲的,就算是我提前学一篇再给她讲一篇,也做不到啊,多累啊!
因为三线城市资源匮乏的缘故,我这里没有专门教古文的课堂(双减前),我便在网上找资源。看了很多老师的课,最后我们选择了平哥讲的《世说新语》,特别买了他推荐的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套《世说新语》书籍。
这一年多下来,娃特别喜欢平哥讲的所有的课,也喜欢听《世说新语》。我们每次在学习的时候,两个都听得特别起劲儿。娃一边听一边记笔记,自身文言文的语感、理解,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具体表现为:学习古诗能够不看译文也可以翻译得八九不离十;课外拓展的文言文的题也能回答得有点靠谱。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前面文章也提到过的,看《四大名著》原著不费劲,跟看白话文一样。现在不少成人还读不了,觉得是文言文。其实不然,《四大名著》是唐宋以来北方话为基础的语言,像《诗》《书》《礼》《春秋》等所用的语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文言文。
相信大家回忆一下也能分辩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现在中小学课本里加入了大量的文言文,早一点接触,可以培养语感。文言文光靠背课本上的应对考试,在小学时还可以(重点学校出的是课外文章),到了初高中就不太适用了。
我给娃设立学习《世说新语》的目标并没有很严格,不太要求背诵,但每篇学完会出两道关于文章的习题让娃写写,有实、虚词翻译,也有翻译句意。娃呢,现在也背不出所有学过的,部分属于初、高中要求背诵的篇幅就刻意背诵了一下。
学习了《世说新语》以后,娃还有一个明显的进步:无论是新学一篇古诗或古文,娃会重视注释和译文的学习。这也跟我平常在她新学一篇初、高中文言文时,常说的“你给我翻译一下吧,我不知道什么含义”或者“知道其义背诵才快”这样的要求。时间一长,她就喜欢先看注释、译文再去背诵,确实背诵的效率很高。
有时候,她还能时不时的来几句,或是古文,或是古诗。当听到外界聊起某一个人物时,她会自言自语“这个人物是谁,这个人物的表字是何字,这个人发生过什么事儿。”这都是一种积累吧!
比起其它的古文,《世说新语》是启蒙,寓教于乐,孩子们学起来不会排斥。这就是我给娃选择先以《世说新语》为开头的最大原因。
如果读到此处的您,您的孩子恰好是小低年级,可以直接上《小古文》,再同时上《小学生必背古诗》,或干脆《唐诗》《宋词》,现在就开始,以后到了中高年级推起不吃力。高年级的娃也来得及,只要他/她愿意配合,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那么小学没有积累到了中考就不行了吗?行,肯定行,但是要花大量时间。如果孩子属于数理化闭眼睛也能考高分的,不用花精力在数理化上面的,到那时多下功夫背诵也没问题。我预见到我娃未来数理化要下苦功的,趁小学有时间多积累一下语文、英语,培养出优势科目,为将来大把精力跟数理化做斗争让出时间。
所以,学不学,怎么学,得先看看自己孩子,还得自己心里对孩子有数、有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