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想得到谁的认可,你就是谁的奴隶。你想害怕谁不高兴,你就是谁的奴隶。牢记人生的第一原则———“不要把任何人看得太重,还有让别人高兴不是你的责任”。
2.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做任何决定,尤其是说刻薄的话。你的怒气会过去,但是你的刻薄话会伤人一生,成年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么说善良的言语,温柔说话,要么保持沉默,先冷静下来,如果吼叫能解决问题,驴将统治世界!
3.有句话很扎心,成功的人,总是在无人问津的地方拿尊严换钱,然后再人声鼎沸的地方,拿钱换回尊严。
4.我个人也很好奇,到今天依然有那么多父母、老师把对孩子的打骂视为“教育”,视为“负责”,说是“爱”,是“为孩子好”。难道是因为自己从小就这么被打被骂过来的,就合理化打骂,是因为自己跪久了,对尊严、对文明、对好的教育就失去了敏感和向往,变得麻木和愚昧了吗,这不恰说明了打的恶果吗?责任感一定要与智慧、素养和能力相匹配,否则的话,很容易蜕变成一种自恋和威权,让我们这些做父母和老师的,失去了应有的自尊、自爱和自律,既欺凌和伤害了孩子,也束缚和矮化了自己。
老师、父母也是人,当然会有情绪,但如果我们有勇气诚实面对自己,就会觉知打骂孩子不是因为教育和负责,而是因为缺乏自我管理和有效沟通的能力。使我们情绪失控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我们从小到大未满足的需求,以及掩藏在内心深处的创伤被触动,孩子只是我们情绪失控时的一个出气筒而已。试着换位思考,如果孩子以我们“爱”他们的方式来训斥、打骂我们,我们会觉得那是“爱”吗?再试想,如果孩子真的被我们不断灌输和洗脑,形成了“打你是为你好的”的认知,进而开始崇尚暴力、欺凌同学,一言不合,就对他人拳打脚踢,或变得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在被同学欺凌或未来遭受家暴时,都认为是自己的错,自己不好,对方打自己是因为爱自己,是对自己负责,作为父母和老师,我们真的希望这样吗?如果不希望,那我们就该多一份反躬自省和自我成长,提升我们的理念、素养和能力,学习更多、更文明、更具人文关怀的教养方式。期待孩子未来以何种方式和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自己、面对我们,我们今天就要以何种方式去对待和养育我们对孩子。
5.当弱者意识到自己是弱者,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TA就变成了自己人生的强者。变强大,即有意识,看清世界,看清自己,选择最有利的方式过人生,并不是要跟别人比,或者赢过别人。知弱非弱,逞强非强,就是这个道理。
6.人生是不断与理想的自己进行比较,而非生活在被他人的评价之下。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而是为了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纵使被说坏话,被讨厌,也没什么好在意的,因为对方如何看待你那是对方的课题。你看或不看,在意或不在意,都取决于你。
7.很多时候好运气来临,并不是单纯的惊喜,而是因为人开窍了,就像打怪升级一样,情商和智商的经验积累够了,认知思维就开窍了,整个人的能量飙升到新的高度。横空出世的背后是滴水石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