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的秋

      说起沂蒙,除了本地人,其他稍微对这里有一点了解的人,大概是从六七十年代抗日电影里得来的一点印象,破棉裤,大襟袄,黑皮肤,大白牙,一脸憨笑,厚道纯朴的庄稼人;住在大山里,黄土地,泥巴路,石头墙,麦草房,也总能围成一个四方小院。以前也确实大抵这样,起码我奶奶这一辈便是这样过来的,经过父母这一辈的辛劳,到我这一代也算是赶上新时代了。

      我从小在山里长大,村子周围四面环山,层层叠叠。直到像是读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一首新诗,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是什么?从此我便有了走出大山的念头,这个念头自那时起在我心里扎下了根。诗里的片段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_ _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___

    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阿,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大概是大山里的人对外面世界的一种向往,一种对新鲜事物的渴望,更是对未来生活的些许期待。于是大学我选择了江南,大学里的第一次旅行我去了宁波看海,浪花从远处打来,我头晕目眩。但是海在我心里热爱不减。大概是因为它的辽阔和自由。

      在江南生活了六年后我回到了家乡。从烟花细柳,绿荷轻舟又回到了这一方小院一直过了中秋。就像又回到了自己的从前,一切都是熟悉的模样。

      这里四季鲜明,一年中最忙的除了春天就是秋天了。大山里的人过的是阴历,一年随着二十四个节气走,日出晨起,日落而息。立秋这一日一过,秋天便拉开序幕了,阳光立马柔和起来,再没有夏季那般灼肤之感。早晚更添了一份凉意,之后便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了。立秋之后就是处暑,接着就是中元节,又称鬼节,这天村子里的人早早的买来新鲜的酒肉,中午家里的媳妇们开始准备祭祀用品。大都是胙肉,煎蛋(同样也是不加盐的),水饺,讲究的人家会配点水果和糕点,祭祀要赶在下午落日之前,一般家里的男丁一过晌午就提着祭品烧纸和鞭炮出门了,祭祀是不许女性去的,包括成年女性和未成年女性,所以家里爷爷去世的早,到现在我都不知道爷爷的坟茔在哪里。

      中元节过后十多天就是白露了,秋收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开始了。但随着每年的降水和温度的变化,熟期也会随着前移或后推。今年的花生由于之前干旱,入秋后几次台风才带来几场大的降水,所以今年的花生就比往年晚熟。这里种植的农作物以小麦,花生,玉米,地瓜和棉花为主。蔬菜水果大都实现自给自足就可以。粮食可以卖一部分换钱,留下一部分喂养牲口。玉米精挑出一两袋磨成粉面做煎饼(主食),就是全国闻名的山东大煎饼。小麦到磨坊里磨成精面粉用来蒸馒头,烙饼,做饺子皮。除此之外还要留下明年的种子,但不必太多。随着交通和网络的发展,商业信息不再闭塞,我们家乡的水果一跃成为后起之秀,沂蒙也被誉为“蜜桃之乡”。

      这里地处暖温带,具有最典型的温带季风性气候,一年两熟的熟制,小麦,蜜桃和一些蔬菜在夏季就成熟了,我们家也只种植了小麦,花生,玉米和地瓜。今年赶上和母亲一起收花生,父亲长年在外,母亲一个人在家忙秋收。花生这东西拔的太早结个水泡,榨不出一滴油来;太晚又会在地下生出芽儿来。或早或晚都会减产,只能在最合适的时宜尽快收装,劳苦了母亲。

      母亲每天早早起来下地,手持短柄三股叉把花生一棵一棵挖出来,运回家里这一方小院子中。我就坐在老榆树下将花生一颗一颗的从秧苗上摔打下来晾晒。这时餐桌上也出现了新的菜品,水煮花生香糯可口,盐煮花生津津有味,盐炒花生酥脆爽口,或是炖鸡炖肉格外香郁。

      花生收完就剩玉米和地瓜,玉米今年晚熟,地瓜要等到深秋,落了几天清闲。吃完早饭到九十点钟我便在院中老榆树下小坐,随便翻翻书或用手机看看电视,房内阴冷,为的就是晒晒太阳。阳光被树叶筛成大大小小的光点,柔和了直晒热感,恰到好处的温暖。我对这棵老榆树格外钟爱。小时候南墙外歪歪扭扭长了这棵小榆树,树上每年夏天生出许多硬壳的飞虫来,本以为活不久没人在意,没想到后来越来越强壮繁茂,到了我这个年纪变成了一棵老榆树,为这个小院落撑起了一片天,像一个篷盖,守护着这个家。

      老榆树上每天都有小鸟在上面驻足嬉闹,叽叽喳喳,听声音不下五六种,看毛色除了小家雀其他我都不认识。它们在树上跳来跳去,在叶隙间来回穿梭,呼朋引伴,有时也会为了一条虫子打起架来,意趣盎然,从不疲倦。

      转眼间到了寒露,早晚温差更加明显,晚上更深露重,中午烈阳高照,人和动物都喜欢晒太阳。院子里的大白羊毛皮也更厚了些,时常站在阳光处出神。几只逃出笼子的雏兔迷离着眼睛,趴在大白羊吃剩的干草上,不时地自己也吃上几口。这时候的草结了种子,没了水分,枯黄而脆。就连树上的叶子,不知何时竟偷偷的一片片变黄了,风一吹,似骤风雨来了一样哗哗作响,顷刻落了大片,铺在房檐上,井台上,草丛里和马路上,有的金黄,有的斑驳着黄绿相间,有的变成浅绿色,还有的枯黄,远远看去黄灿灿的,随着小路蜿蜒到远处,脚踩上去还有清脆的响声,咔哧…咔哧…咔哧……

      这里有一段美好的时光,在我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在地理掰玉米,我们几个孩子在杂草的空地里捉蟋蟀和蚂蚱,蟋蟀善于弹跳,一下跳的好远,我们在地上扑,蟋蟀跳一下我们紧跟着跳一下。蚂蚱不仅跳的远而且飞的也远,且身体与草同色,哪怕在视线里逃走也能隐身于无形。一个下午到天黑能捉五六只蚂蚱和七八只蟋蟀,放在装罐头的玻璃罐里。蟋蟀叫声好听,黄昏时就开始叫,夜深了我们都睡着了它们还在叫。最常见的有三种蟋蟀,长相最帅气的一种是身体窄长深灰色,额头扁平,叫声尖细而长的,由于头形像极了军官的帽子,我们都叫它“司令”。还有一种是最普通和最普遍的,它没有别名,敦厚肥硕,通身黑色,翅膀宽大,数量最多,最容易捕捉,这种捉四五只的时间也不一定能捉到一只“司令”。所以“司令”因漂亮特别和难以捕捉而更显珍贵,更受我们喜爱。最不受欢迎的就是这最后一种了,相比略显小巧,通身亮黑色,头圆似球,牙齿坚硬凶暴,一旦捉住就咬合着两颗亮黑色的大牙,晃动着脑袋咬我们的手,但力道不够也伤不到我们。这一种亮黑色蟋蟀数量上也不多,并且大多警觉狡猾,很难捉到,最不受欢迎。在外几年的每个秋天我都会想起这段回忆,曾写下这样一段话遥寄相思:丝丝凉凉的风袭来一抹秋意,想起家乡。此时的田野空荡馨香,清晨里几乎每个草穗子上都顶着颗硕大的露珠,晶莹剔透,浸湿了调皮的蟋蟀的玻璃翼。大人们早早起来,忙着收秋,而孩子们则在地里追着虫儿们打滚儿,滚了一兜子的土,一袖口的草叶子。

      寒露过后一个礼拜是九九重阳,乡亲们放下手中的农活,去登高参神,为全家祈福或是请愿。基本都是家里的女辈们操持,婆婆带着儿媳,或是妈妈带着孩子,一早买了纸钱换了便装,登上山顶,进了庙宇,中午时分便笑语盈盈的跟同乡打着招呼下山来了。吃过午饭又钻进玉米地里掰玉米,家家户户把掰回来的玉米堆到院子里,剥去外面层层包衣就露出黄灿灿的玉米,六个一起编辫子一样固定起来,这些编好的玉米便爬上了墙头和门口的树杈,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灿灿的发光,格外醒目,大概“金秋”一词就是这样来的吧。

      重阳过后一个礼拜左右到了霜降,地瓜成熟了,这时候天气更冷了,作物被霜打过再没精气神,一片颓败,草木枯荣了。这时候人们就带着镢头,铡刀,饭食和水,在山里一待就是一天,黄昏时分回家。地瓜有红皮白心和黄皮黄心两种,最甜的是黄皮黄心的,不管是煮来吃还是烤着吃都香甜糯口。不知何因,黄皮总不被大量种植,只十几棵给家里的小孩子来吃。红皮的刨出来,铡成片,一片片摆在空地里晒干再收回家,留一部分喂猪,剩下的几毛钱一斤卖掉。若天气好便很顺利,如若遇上大雨天就要抢收,一旦泡水很快发热腐烂,功亏一篑。靠天吃饭,劳不保收。

      霜降过完半个月左右就是立冬,渐渐的就是冬日的景象了。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寥寥千字不足以写出这金秋美好的亿万分之一,愿以长情陪伴,再少离乡。

                                                                                                      农氏  /  2018.10.26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290评论 6 49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107评论 2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872评论 0 34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15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53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84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27评论 3 40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91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3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72评论 2 32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22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89评论 4 32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87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4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77评论 1 26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1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90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花生上的时光 作者:小树 很怀念小时候那些和花生在一起的时光,尽管一切都那么贫乏,穷的光溜溜的,可是一切又是那么丰...
    春天的小树阅读 1,618评论 2 12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529评论 28 53
  • 首先介绍下自己的背景: 我11年左右入市到现在,也差不多有4年时间,看过一些关于股票投资的书籍,对于巴菲特等股神的...
    瞎投资阅读 5,698评论 3 8
  • ![Flask](data:image/png;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W...
    极客学院Wiki阅读 7,239评论 0 3
  • 不知不觉易趣客已经在路上走了快一年了,感觉也该让更多朋友认识知道易趣客,所以就谢了这篇简介,已做创业记事。 易趣客...
    Physher阅读 3,409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