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耀。我从事美发行业13年的时间。说起来也不算短了。
跟大家一样 从洗头到烫染再到剪发 。 从大连锁上班到自己回到县城开了属于自己的店面。 一直苦于帮助店里做好经营,四处学习。不断尝试。 直至2018年底,我学习了伟哥的店长大学。在伟哥的帮助下,才发现原来 从数据的角度看发廊经营 是另一番景象。今天也把我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分享!
案例分析
前一段时间我帮助伟哥店长大学的学员收集数据,认识了一个温州的发型师 阿伟 。我看了他的数据感触颇深。
阿伟的数据上看他的总客量达到了 惊人的641(我可能见识短,在这里用了“惊人”这个词,哈哈) 可以想象一个发型师平均上班25天(5-6天的休息)一天平均26个客人。平均上班12个小时的话一个小时两个客人,可能有的人感觉一小时两个客人不算多!我说的这种情况可是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的情况下! 如此辛苦的劳作收获的仅是三万的业绩(我们美发职业不知不觉被我们变成了体力活),后来我跟阿伟进行聊天
累,却不知从何做起! 这是多少伙伴们的心声! (我觉得伟哥特别伟大,愿意站出来帮助美发人从根本找问题,)
回归正题, 首先阿伟剪发价位男的60元女的80元,这个剪发的价钱容易让女客远离你,而找你的都是图便宜的男客人。
大家跟着我的思维继续往下看,洗吹率27%(如果外卖非常好,这个洗吹率可以接受)如果是一个高烫染率的流量型发型师这个洗吹率高了!通过洗吹涨价可以淘汰掉这一部分贡献值低的洗吹客户。
剪发率这么高为什么烫染率会低呢?正常来讲烫发染发的客人一部分都是可以通过剪发来转化的。这里就要考虑几件事情:
第一:我们有没有保证每个烫染的客户都是满意的!每一个客人做了烫发染发之后的这一段时间都像整完容一样。免不了客户回去以后有不适应的地方,或者打理不出来你给她烫完头发的效果。这个时候需要有人来帮助,而你就是她们需要的那个人! 3天的回访,一般客人烫染完都会在3天洗头,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主动出击!发型有没有什么问题?周围人什么评价? 如果不满意免费邀约顾客回店里教她打理!这里要说一下有的时候顾客不满意有的发型师接受不了就开始找顾客的问题。那样的话回访不仅没有帮到你,反而帮了倒忙! 试问一下,如果你去一家店买了一件电器,有工作人员询问你是否有什么不会操作的地方。你说出来以后他没给你任何的帮助而且一味指责你,你会有什么感受? 客人不是专业的(如果她比你专业你的价值在哪里🧐?) 正因为她不专业所以她需要你的帮助! 7天回访询问客人周围朋友评价如何,发型还原度还好吗? 30天 客人离开了你1个月的时间,她的头发长了需要帮她修理,确保发型还原度! 这也是一个增加客户粘性的关键 叫“反预约”以上这些方式无非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我们亲手做过的客人一定确保并满足她回去后对发型的所有需求!试问一下这样会不会提高客户对你的满意度呢?
第二 : 客人个人的作品够不够聚焦,什么是聚焦?讲的直白一点就是 客人看到什么样的作品能想到你? 客人为什么来找你?这里就要说到标签️的树立。 如果你的标签是塑形烫,那烫塑形烫的客人肯定会想到你,因为你足够“聚焦”。现在的美发市场,真的不太缺什么都会的人。把一项做到极致的人却少之又少!
第三: 作品品质和作品输出! 谈到作品的品质很多人会说我技术没问题! 这个确实是,因为现在学习途径太多!有上进心的发型师基本技术都很棒!但是技术好和业绩好是两回事(说到这可能有的人就要开始撅嘴,反驳我了。哈哈,别急继续往下看。)作品的商业价值有两个标准,
1 :你做完头发的客人,有没有忍不住的自拍🤳?
2:客户回家的还原性如何? 看上去非常简单的两点,可是做起来还是需要功夫的!
有了好的作品。我们需要让这个作品卖出去。所以作品的输出就十分重要!我们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作品输出呢? 现在网络平台非常的多今天我就主要说说微信! 如果把微信的朋友圈作为主要输出作品的平台,那么我们需要了解一件事情。“限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以前的朋友圈会有很多人点赞评论!现在为什么那么多了呢??
因为我们的朋友圈被限流了,那么我们如何避免限流呢?
大量的生产图片!
我翻阅很多同行的朋友圈时,发现很多人很少发朋友圈,有的人是短发也发 男发也发。
作品聚焦的同时我们的朋友圈也需要聚焦!
只发剪烫染护结合的四维设计作品。还有作品的好评,客人转介绍的截图,顾客回家自己打理完的发型图片。 所有的所有都在聚焦这一件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客人想做这种风格的时候还回去找别人吗?(也有可能!哈哈,凡事不能说的太绝对,只能说这种几率通过我们努力变小了!)
第三:客户的分类!这里提到这个概念也是我通过跟 伟哥的学习 才深刻体会到的!
阿伟的数据显示,洗吹占比高,剪发率高。客单价低。证明他的客群会有一些问题
大量的低消费客人占据了阿伟的工作时间(例如:只来洗吹的客人和只来剪头的男士)
客户分类逻辑:
A类客户:单次消费高,消费频次高
B类客户:单次消费高,消费频次低
C类客户:消费单价低,频次不计
我在上个月做了一个对自己客户数据的分析 :20%的客人贡献了70%的利润。
举例:一个客人一年来店6次每次消费800元
一年消费4800元
同样另外一个客人平均一个月剪两次头(够频繁了吧!),每次剪发80元 。一年消费1920元。
大家会更喜欢服务哪类客人呢?
我觉得喜欢后者的会很少,来店频次频繁并且贡献值不高。
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客户分类逻辑!
当有了客户分类。我们应该对于这部分客人进行优待,不仅有了空闲的时间陪陪家人。也有了更高的收入,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以上的分析相信大家应该对于发型师的分析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一次写文章,希望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