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营养的书很多,这本《世说新语》越读越喜欢了。
术解节选
荀勖善解音声,时论谓之暗解。遂调律吕,正雅乐。每至正会,殿庭作乐,自调宫商,无不谐韵。阮咸妙赏,时谓神解。每公会作乐,而心谓之不调。既无一言直勖,意忌之,遂出阮为始平太守。后有一田父耕于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试以校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shǔ黄米),于是伏阮神识。
荀勖善于辨别乐音正误,当时人们称他为“暗解”,就由他来调整音律,校正雅乐。每到正月初一举行朝贺礼时,宫殿上要演奏音乐,就让他亲自调整五音,全部都和谐动听。阮咸非常能够把握乐音,当时人认为他是“神解”。每逢官府集会演奏音乐,他心里都认为不够协调。他虽然没有提一点意见来纠正荀勖,但荀勖心里顾忌他,到底还是把他调出京城去做始平太守。后来有一个农民在地里干活时得到了一把周代玉尺,就是国家的标准尺。荀勖试着用它来校对自己所调试的各种乐器的律管,都较标准尺短了一粒黄米的长度,于是才佩服阮咸识见高超。
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荀勖曾经在晋武帝的宴席上吃笋下饭,他对在座的人说:“这是用干过活的木料当作柴火烧煮的。”座上有人不相信,暗中派人去问厨师,才知道的确是拿旧车轮做柴火煮成的。
【评析】荀勖不仅精通乐理,对于美食也很有自己的品鉴能力,如果生活在今天,可能就是一个美食家与音乐家了。
陈述为大将军掾,甚见爱重。及亡,郭璞往哭之,甚哀,乃呼曰:“嗣祖,焉知非福!”俄而大将军作乱,如其所言。
陈述任王敦的属官,尤其被王敦赏识和重视。他死后,郭璞去哭丧,很是悲痛,还哭喊着说:“嗣祖,怎么知道这不是你的福气呢!”不久王敦就作乱,正像郭璞所说的那样。
【评析】郭璞是个奇人,有很多关于他的神奇记载。王敦造反前曾经让郭璞算自己会不会成功。郭璞说不会成功,惹怒王敦引来杀身之祸。
晋明帝解占冢宅。闻郭璞为人葬,帝微服往看,因问主人:“何以葬龙角?此法当灭族!”主人曰:“郭云此葬龙耳,不出三年,当致天子。”帝问:“为是出天子邪?”答曰:“非出天子,能致天子问耳。”
晋明帝司马绍会看风水来选择墓地和宅基地。他听说郭璞替人选了一块墓地,就换上便服去探查,又问墓地的主人:“怎么会葬在龙角上?这种葬法将会被灭族的!”主人说:“郭璞说,这是葬在了龙耳上,不出三年,就会引来天子。”明帝问:“是要出个天子吗?”主人回答:“不是出个天子,只是能引得天子来问罢了。”
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①。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
桓温有一位主簿擅长辨别酒的好坏,有酒总是让他先尝。他给好酒取名“青州从事”,给劣酒取名“平原督邮”。青州有个齐郡,平原郡有个鬲县。所谓“从事”,是说酒力能抵达肚脐之下;所谓“督邮”,是说酒力到膈膜上就停住了。
殷中军妙解经脉,中年都废。有常所给使,忽叩头流血。浩问其故,云:“有死事,终不可说。”诘问良久,乃云:“小人母年垂百岁,抱疾来久,若蒙官一脉,便有活理。讫就屠戮无恨。”浩感其至性,遂令舁(yú抬)来,为诊脉处方。始服一剂汤,便愈。于是悉焚经方。
殷浩精于诊脉治病,到中年时却都放弃了。有一个常使唤的仆人,忽然给他磕头磕到流血。殷浩问他为什么,他说:“有件关于生死的事,只是终究不该说。”追问了很久,才说,“小人的母亲年纪已近百岁,从生病到现在已经很久了,大人如果能给她诊一次脉,就会有活下去的希望。之后,小人就算被杀也心甘情愿。”殷浩被他的孝心感动,就叫他把母亲抬来,为她诊脉开药方。才服了一服药,病就好了。从此殷浩把医书全都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