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时给朋友做了一单PPT后期,按照自己以往的行事风格迅速了结,没想到最后只得了“不符合想要的感觉”的评价。
起初我感到愤懑,感到自己的努力不被承认,但之后还是郁郁地接受了,还在想他人不懂欣赏。
转眼就到了十一月,习惯地点进了自学网站,看了新的排版文章后,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缺憾。
图片之间的排列、每一页的动画效果……居然还可以变得更精致吗?
想到国庆的那单后期,我重新打开,按照学到的新的排版去尝试优化,最后再次联络那个朋友,让他惊讶了一把,随后仔细看了看改良版的PPT,最终欣慰地说“确实好上不少”。
这时,我才醒悟,并不是他人不懂,而恰恰是站在旁观的角度,能看到第一人称看不见的瑕疵。
而身为第一人称的我,何尝不是犯了大错?
错在当初做选择时,选了最容易的那条路——只要一成不变地将自己的风格应用上,就大功告成。
仅是如此,我只是在复制粘贴以往的“低技能”,无法成长,而要求颇高的甲方也不会满意,这是于人于己都不利的。
但也庆幸于此,我能早早发现这个法则,避免更深的错误——
当需要做选择时,不能只是使用已拥有的能力,而是要更深地去想:
我能不能借此提高某些能力?甚至,能从中获得新的能力?
他人做了100件事,依旧是100的能力值,而我,做了10件事,每一件都增长0.1,那就有101的能力值了。
而能力值的增长,伴随来的,是足够认真苛刻的做事态度,是新的挑战,是新的机遇。
每一个小小细节堆砌起来的,成就了他人口中“越来越优秀”的人,谁不喜欢呢?
第一次一个人的自由行,往返车票、安全的住宿、便捷的旅行路线……一切都能安排的妥帖,获得快速处理的能力,同时让朋友们更愿意与之一起游玩;面对庞大冗杂的数据,拒绝敷衍,选择细小分列,让同事刮目相看,不由向他人举荐……身边的那些“我觉得你好厉害啊”的人,也是这样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我也行。
我可以认真做事。
我可以审慎选择。
每一件事都可以成为我的0.1
相信现在明白这个道理,还不算晚。
读的什么书:《和时间做朋友》
阅读有效时间:半个小时
阅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早起学习完后阅读,注意力会稍有些不集中
阅读有什么收获:更坚定自己信仰的道路,加深了对“注意力”的理解,同时,也提供了日产生活中的行动指南。
明天打算怎么做:明天读《美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