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女儿和她最喜欢的大哥哥一起去游乐园玩。因为快开学了,孩子们似乎都在享受“最后的疯狂”,游乐园的海洋球池子里人多得像下饺子,不时地有孩子跳进去又冒出来,害得人不敢随便落脚。
由于有个脾气超好有求必应的大哥哥陪玩,我乐得做个甩手掌柜。虽然大哥哥已经上初中了,但是只要我女儿想玩什么,他都可以比我这个为娘的还要耐心千百倍地陪着玩,比如橡皮泥可以一捏就捏一个小时,不仅毫无抱怨和急躁,而且始终保持轻言和微笑,这叫我女儿如何不喜欢呢?
本来一切都在祥和快乐的氛围中相安无事地进行着,虽然因为孩子太多,偶尔发生个肢体上的小摩擦,大家也都一笑而过,毕竟都是无心的,快乐才是唯一的目的。可是,偏偏就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发生了一件事。
两个孩子玩累了,便脸冲着我、一前一后坐在边角上的充气船上休息。这时,从大哥哥的背后爬上来一个小男孩站在充气船尾,看个头和我女儿差不多,瘦瘦弱弱的,估计也就五六岁左右。男孩顺着充气船往前走,可是我家那两娃坐在中间,挡住了他的去路,更何况大哥哥的块头比较大,坐在充气船上不仅“霸占”了整个船的宽度,而且坐着的高度和男孩站着也差不多了。
按照一般的行为逻辑,小男孩要么问问大哥哥可不可以侧侧身让他先过去,要么跳下船绕过这一段再上船。然而,男孩的做法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里还要特别说明一下:大哥哥根本不知道后面有人要走过去——他想抬起自己的腿跨过去,但是大哥哥太高了,根本抬不了那么高,于是,令我大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小男孩直接用两只手按住大哥哥的头,右腿抬起来骑到大哥哥的肩膀上,然后左腿离地贴着他的背,右腿下滑踩着大哥哥的腿,左腿再从肩膀上下来,又踩在大哥哥的腿上,这突如其来的一连串动作,让大哥哥措手不及,下意识握住了小男孩的右腿,结果没想到,小男孩松开抓着大哥哥头发的手,伸手对着他的胸口就是一拳。大哥哥始终保持着微笑,没吱声。本来我想着,这一拳也就是脾气火爆点的小孩子的打闹而已,打完了也就算了,大哥哥让着点小朋友也无可厚非。
然而,接下来更让我匪夷所思的是,小男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抬起左腿,使出全身力气朝着大哥哥的胸口就是一脚,大哥哥被踢得直往后仰,脸上却依旧带着笑容。就在小男孩还准备飞起第二脚的时候,我忍不住了,制止了他,男孩听到有人说话,放下左脚,转过脸,瞪了我一眼。这一转身,我才真正看到男孩的脸,尤其是那双瞪着我的眼睛,竟然让我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这是怎样的一对眼神呀!小小年纪,原本应该天真无邪的眼睛里居然充满了戾气!这是我第一次用“戾气”来形容一个人,尤其还是个孩子,可惜这个词就是那双眼睛转过身瞪着我时,我的第一本能感受。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已经不记得男孩长得什么样,只有那双眼睛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我不禁在想,能养出这样一副眼神的原生家庭究竟会是什么样子的?男孩的父母有没有注意到孩子对待外界的态度和行为?有没有透过那双极具抵触性充斥着戾气的眼睛,看到为人父母者自身存在的问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尽管老生常谈,但是至理名言。人的所有外在表现,除了小眼神,其它的都可以伪装,比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语调等等。只有眼,发乎心(要不怎么会有“心眼”这个词呢)。
所以,我开始不自觉地观察起周围孩子的眼神了,除了从高高的滑滑梯上滑下来的那一瞬间,每个孩子的眼里都闪烁着纯粹的快乐之外,只要涉及到与别人有交集的地方,就会赫然发现:
有的孩子眼神忽闪不定透着股狡黠劲儿,有的孩子眼神非常淡定有着宠辱不惊的范儿,有的孩子始终怯怯地偷瞄对方感觉随时要去讨好别人,有的孩子眼神清澈闪亮充满笑意,有的孩子眼神里明显有股坚忍的倔强,有的孩子显然目空一切自我感觉超好,而我女儿喜欢的大哥哥眼睛里始终有着盈盈的温暖的笑意,一看就是个“无公害”的暖男。
这时我这才忽然明白,为什么我和我女儿看到大哥哥的第一眼就喜欢,原来就是他的眼神!其实,大哥哥算是内敛的性格,看到外人并不自来熟,只是含蓄地打了招呼,便不再说话,可就是让人觉得很亲近。有的孩子不仅自来熟,而且很会来事,方方面面都会招呼得很周到,可就是没有让人进一步接触的愿望,原因依然在于眼神!
为娘当爹的我们,有空的时候,多多观察孩子的眼神,语言、行为、表情都可以做为掩饰真实想法的外在表现,只有眼神可以让我们读出孩子真正的内心!
至于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的重要性,我在此不再赘言!反求诸己,我们也可以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眼神,看看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和方式,也许源头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