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时候,有一个县官很喜欢附庸风雅,尽管画术不佳,但画画的兴致很高。他画的虎不像虎,反而像猫。并且,他还每画完一幅画, 都要在厅堂内展出示众,让众人评说。大家只能说好话,不能说不好听的话,否则,就要遭受惩罚,轻则挨打,重则投入监牢。
有一天,县官又完成了一幅“虎”画,悬挂在厅堂,召集全体衙役来欣赏。
县官得意地说:
“各位瞧瞧,本官画的虎如何?”
众人低头不语。县官见无人附和,就点了-一个人说:
“你来说说看。
那人战战兢兢地说:
“老爷,我有点怕。
县官:“怕,怕什么?别怕,有老爷我在此,怕什么!”
那人:“老爷,你也怕。”
县官:“什么?老爷我也怕。那是什么,快说!
那人:“怕天子。老爷,你是天子之臣,当然怕天子呀!”
县官:“对,老爷怕天子,可天子什么也不怕呀!”
那人:“不,天子怕天!”
县官:“天子是天老爷的儿子,怕天,有道理。好!天老爷又怕什么?”
那人:“怕云。云会遮天。
县官:“云又怕什么?”
那人:“怕风。”
县官:“风又怕什么?”
那人:“怕墙。”
县官:“墙怕什么?
那人:“墙怕老鼠。老鼠会打洞。
县官:“那么, 老鼠又怕什么呢?”
那人:“老鼠最怕它!”来人指了指墙上的画。
被点名的差役没有直接说县太爷画的虎像猫,而是绕着弯说话。让县官在众人面前保住了脸面,又让自己避免了一场灾难。